為什麼高知識份子比較長壽?知名作家劉墉:問題不在學歷,而是那種生活態度

2016-05-21 11:30

? 人氣

人的一生就像日出到日落。許多老人的表現像幼兒,只是幼兒一天天強壯,老人一天天衰弱,一邊是「長大」,一邊是「縮小」。可不是嗎?我們常說「老小孩!老小孩!」老人可能說話更沒遮攔、更大膽、更逗趣,活像個小孩。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人老了,記憶差了,用詞愈來愈簡單,連寫作、繪畫,都變得更直接、更沒有矯飾。

小孩原先在襁褓裡,綁著尿布,只能吸吮、吃奶和流質的食物,漸漸能翻身、能爬、能走、走出他的小房間、跑向外面的世界。

老人恰巧相反,原本在外面跑的老人家,行動變得遲緩,不再多走動,漸漸躲回自己的房間。病在床榻,連翻身都難、大小便都不行,只能吃流質的食物。

用力托住下沉的老人

由出生到死亡,就是日出日落的一天。

每一天都會日落,每個人都會死亡。問題是,我們就等著一切發生嗎?還是應該盡力,使日落得遲一些?使晚霞更美麗?

從子女的角度看:如果你人到中年,父母已經七八十歲,你會不會想他們老了,你也沒辦法。於是到了吃飯的時候,把老人從他們的小房間請出來(或扶出來);吃完飯,就算走過大家看電視的客廳,想老人反正耳朵眼睛都不好,於是直接送回臥室。

當我們帶小孩子,知道天氣好的時候要帶孩子出去外面跑跑玩玩,現在你家有老人,如同「老小孩」,你會不會帶他們出去?還是當老人說他不想動的時候,就順水推舟:「好!反正您出去也不方便,您就在家吧!」

老人不再出門、甚至不再曬太陽,不再跟家人有互動、不再說話、不再走路……有一天,不再呼吸。

這樣對嗎?會不會正因為他「往下落」的時候,你不設法托住,使他落得更快?

高級知識份子較長壽?

再從老人的角度想:許多研究報告說高級知識份子壽命較長,你知道為什麼嗎?除了受高等教育的人可能經濟情況比較好,最重要的一點,是他們比較能自制。因為教育就是在教自律、自制、在教計劃時間、計劃生活:選擇題,你選了這個就不能選那個。

明天要考試,你今天想出去玩,就不能出去。好幾樣功課,你哪樣先做?哪樣後做?要有優先順序。這不是自制與計劃嗎?

了解自己,注意自己

今天你可以沒受過高等的教育,但是只要自律,也能延年益壽。從年輕的時候,你就要知道哪樣可以多吃、哪樣只能淺嚐。你要了解自己、觀察家裡,你家有糖尿病的遺傳基因,你得注意糖、油和澱粉的攝取;你家有直腸癌的病史,你得知道定期做直腸鏡的檢查,最起碼要注意排便的情況,做潛血的檢驗。

你還要了解「老」,知道人都會老,不要抱怨各種老化的現象,用正面心態迎向人生的最後階段,不致做個討人厭的老傢伙。

抗老到底

更重要的是,你要抗老、要「反做」!明明腿沒力氣了、不良於行、不想出門,你應該硬是撐著走出去,曬曬太陽。明明電視看不清也聽不見,你硬要逼著自己坐下來,跟兒孫們多聚聚,沾點年輕的氣息。明明不想吃、或者不愛吃,只要知道那有利於你年邁的身體,就應該吃。明明你整天都想睡在床上,只要你還動得了,就應該堅持「下地」。

你也可以培養些愛好,種種花、種種菜,養隻小寵物。讓你有「獲得」的歡喜和「付出」的快樂。許多你年輕時候想學想看想玩,卻沒能做到的,如今沒了後顧之憂,也都可以實現。

活得更積極

上天很妙!對於那些得照顧兒孫生活,和滿懷夢想、憧憬明天的老人,祂會使他們的骨質更密、身體更強。

因為那些老人需要在這世界上多留些時間。至於成天唉聲嘆氣,怨自己只會吃糧食的老人,既然已經沒什麼生存的欲望、也沒什麼負擔,則比較快速老去。

長壽,要生活得有意義。有意義的生活使人長壽。即使年到百歲,我們還是要尋找人生的意義,能貢獻一分就貢獻一分!積極地活著!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聯合文學《年輕不老,老得年輕:劉墉寫給中老年人的勵志處世書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