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中觀點:平議韓國瑜市長訪問哈佛的爭議

2019-04-12 06:40

? 人氣

作者表示,對於韓國瑜繼柯文哲之後到美國交流,樂觀其成,希望大家不要抱著攻訐態度貶抑「自己人」。(資料照,顏麟宇攝)

作者表示,對於韓國瑜繼柯文哲之後到美國交流,樂觀其成,希望大家不要抱著攻訐態度貶抑「自己人」。(資料照,顏麟宇攝)

高雄市長韓國瑜訪美,在哈佛大學費正清研究中心的行程,到底是不是「發表演講」和「誰負擔費用」,引發爭議與討論。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我在中央研究院任職七年(最後為兩年留職停薪,赴紐約大學阿布達比校區講學),經辦並參與許多國際學術交流活動,認為這兩項爭議都源自於批評的人不夠瞭解國際學術交流的本質與常態,請容我分析邀請函內文,並舉實際發生過的幾個例子說明。

高雄市政府公布哈佛大學寄來的邀請函,上面寫明的是「閉門簡報(closed-door briefing)」,也寫明由韓市長「發表演講(presentation)」,之後「開放討論(open discussion)」,我不曉得批評的人對於將presentation翻譯為「演講」有何異議,但我認為那是妥切且較「報告」更為不卑不亢、符合市長身份的翻譯或說法。

而且邀請函中表明韓市長訪問與其他海峽兩岸、各個政黨、不同政治信念的傑出人士(a distinguished roster of visitors from both sides of the Taiwan Strait, all political parties, and many political persuasions)並無二致,這些傑出人士顯然包含蔡英文、馬英九兩位總統。

前總統馬英九出席2016哈佛台灣英文領導營開幕式 盧逸峰攝
前總統馬英九曾到美國史丹佛大學演講。(資料照,盧逸峰攝)

至於演講是否公開,我想與兩位總統訪問做個對比。兩位總統(甚至大家還記得李登輝總統到康乃爾大學訪問,發表「民之所欲,常在我心」專題演講的事)的演講,其實交流對象都不只是學者,甚至未必是講給美國人聽的,因此公開演講實況轉播,國內媒體大篇幅的報導,原本就是設計好的「教案」。

韓國瑜如果他想講的內容是要出口轉內銷,他也應該照辦,而且我認為主辦單位也不會讓他碰釘子,因為學術交流的慣例就是自由開放的氛圍,不會有言論審查或管制,沒有什麼政治顧忌。但韓市長選擇關起門來,我認為其動機為了「公」的成分大於「私」的理由,「公」的成分可以是真正希望解決兩岸對峙的僵局,「私」的理由則如大家揣測的更上一層樓的選舉,他如果要藉此造勢,他應該要發表公開演講,而不是關起門來與美國兩岸關係及臺灣研究學者討論實質的問題。

我在中研院任職期間,美國在臺協會臺北辦事處處長曾到歐美所做「閉門簡報」,發表「演講」,之後「公開討論」,就是大家看到韓市長訪問哈佛費正清中心的行程。當時談的是極具爭議性的政策題目,而且有心人士不知從何得到消息進來鬧場抗議。中研院歐美所向來扮演國家重要的智庫角色,但來抗議的人只想表達反對意識形態,並無知識背景,也無實質論述,儘管我們秉持開放態度讓其人發言,從交流的角度,其實是敗筆。然而正因為關起門來交換意見,因此我當時問了相當尖銳的學術問題,處長也正面回應我的提問,這是如果公開演講現場實況轉播未必會發生的精彩交鋒。我認為實質的辯難對於真正解決問題,有極為正面的功能,反而如果把訪問哈佛大學辦成選舉行銷活動,除了對韓國瑜挑戰2020總統大位有幫助之外,無益於國計民生。

最後談「誰出錢」的問題。曾經有學界長老大言不慚他到各國訪問,都是對方付費。說的是實話,我毋需個別求證也願意相信。但人際往來的互惠,國際學術交流亦然。因此以他掌握的國家資源,單靠對方「還人情」就飛個不停,我也不訝異。但殊不知這其實是公器私用後的結果,投桃報李到他個人成就。高雄市政府如果要比照操作,一點也不難,只需要主動邀訪哈佛大學學者,自然對方有辦法生出經費邀訪韓市長。這個作法,至少難不倒同樣國際學術交流經驗豐富的葉匡時副市長,大家要對高雄市市府內閣有信心。然而韓市長自費參訪,比對故事中的學界長老,您支持哪個做法?

20190409-高雄市長韓國瑜9日晚間出發前往美國參訪,韓粉熱情的於機場送機。(顏麟宇攝)
高雄市長韓國瑜4月9日晚間出發前往美國參訪,韓粉熱情的於機場送機。(顏麟宇攝)

此外韓市長不只訪問哈佛大學,還有其他行程,因此要哈佛大學負擔機票也不太好。當然學界慣例我相信不會計較這些小事,因此你聽到所謂開會訪問、順道觀光旅遊,那是很多學者們的「小確幸」,舉世皆然,不獨臺灣,但韓市長的行程由市民買單,民意認為是浪費公帑,還是心甘情願,就讓選票來決定吧!

我過去這些年往來海外與國內,親眼目睹大國崛起,看到我國的國際處境益發艱難,感觸良多。美國學界研究中國而親中國的學者不少比純粹站在美國利益而敵視中國的更言之有物,更不說中國學者在美國學術界的影響力恐怕僅次於猶太裔學者,他們的學養毋庸置疑,然而他們對祖國的情感,就和臺灣出身的學者愛臺灣一樣懇切,沒有對錯,但這會讓腦筋清楚的人對臺灣處境更悲觀。韓市長繼柯文哲市長之後走出去,特別是到美國交流,我樂觀其成,希望您也是,不要抱著攻訐態度貶抑「自己人」。

*作者曾任職於美國紐約大學(人口中心、全球公衛學院)、蘭德智庫、中研院(歐美所社會所合聘),並任教於紐約大學阿布達比分校社會研究與公共政策學系、臺灣大學與臺北大學兩校社會系,現主持匡衡數據科技有限公司、繁拓研究股份有限公司、大飽教授留學講堂。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