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韓國瑜先後訪美,蔡英文華府視訊講話 BBC:台灣總統大選在美開打

2019-04-10 14:30

? 人氣

(BBC中文網)

(BBC中文網)

「蔡英文總統,如果你能雙掌合十許一個願,來改變美國與台灣的政治關係,你想實現什麼願望?」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美國前副國務卿阿米塔吉(Richard Armitage)4月9日向出現在視訊連線大螢幕上的台灣總統蔡英文,拋出了這一提問。

當日並非蔡英文的生日,但的確是個特殊的場合:紀念美國《台灣關係法》立法40週年的會議。蔡英文以視訊的方式,遠程參與了由三家華府頂尖智庫合辦的會議。

她的願望是:希望美國高階資深官員清楚地向台灣和全世界表達,他們視台灣的安全為捍衛民主的關鍵。

「這個訊息不應只傳達給台灣人民,更重要的是要傳達給對岸,」 蔡英文說,「他們對台灣的威脅,亦是對自由世界的威脅。」

台灣2020年總統大選在即,蔡英文正面臨「外憂內患」,在民進黨內面對前行政院長賴清德來勢洶洶的挑戰,外有來自國民黨和無黨派人士的衝擊。

大選的熱身戰已在美國率先開打。參選呼聲較高的台北市長柯文哲、高雄市長韓國瑜前後腳訪美。蔡英文近期也積極與美方互動,二月在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專訪時宣佈競選連任,三月過境夏威夷,兩周內兩度以視訊參與華府智庫會議。

美台關係:「前所未有的穩固」

在9日的視訊演說中,民主與自由是蔡英文屢屢提起的關鍵詞,被她稱為台美之間的共同理念。

蔡英文表示,在《台灣關係法》的指導下,台灣與美國是有共同願景的「永續伙伴關係」,如今「前所未有的穩固」,成為世界上一股「良善的力量」。

《台灣關係法》被認為是美台關係的「定海神針」。1979年4月,中美建交後三個月,美國國會通過該法案。《台灣關係法》為對台軍售提供法律依據,它還載明,當台灣人民安全遭受威脅、危及美國在西太平洋的利益時,美國會採取「適當行動」。這一戰略模糊(strategic ambiguity)的表述為台灣提供一定程度的安全保障。美國政府40年來堅持的「一個中國政策」,核心內涵就包括美中簽署的三項公報與《台灣關係法》。

特朗普出現在台灣報紙頭版中
川普任內的美國依然堅持一個中國政策。

在演講中,蔡英文讚許歷任美國政府及國會信守法案的承諾與支持,肯定美國致力維護與台灣的關係、並遏制中國在「其他理念相近的國家」的影響力。

蔡英文試圖說服美方,在抗衡中國上,台灣能成為美國堅實的伙伴。

她主推達成美台雙邊貿易協議,稱其有助減少台灣對中國的經濟依賴,同時為美國帶來經濟和國家安全上的利好。她主動提起中國通訊巨頭華為的爭議,稱台灣是高科技產業的重要參與者,能保證5G網路等的敏感技術供應鏈「不錯落入他人之手」。

無法親臨現場的貴賓

BBC中文駐美記者 馮兆音

英語流利、在美國受高等教育、散發學術精英氣息的蔡英文,向來是華府最鍾愛的台灣政治人物之一。

四年前,蔡英文競選總統時,就曾在同一會場演講,當年同樣座無虛席。

由於美台關係的政治敏感性,如今身為總統的蔡英文無法親自來到現場,但華府智庫依然給她堪比紅地毯的貴賓禮待。

三大頂級智庫合辦紀念《台灣關係法》立法40週年會議,活動歷時整天,會場是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最大的會議室,而在蔡英文發言前,全場幾乎滿座。她的頭像投影在分佈各處的多個大螢幕上。

她演講中一度咳嗽不止,俯身取過陶瓷杯喝水。一句沙啞的解釋「我最近說話太多了,」也引來席間友善的笑聲。

講稿與問答似是事先安排好的,卻也符合美方對蔡英文穩重謹慎的普遍印象。

然而,她的演講本身,並沒有得到美國媒體的很多關注,到場採訪的媒體主要來自兩岸。而在網路上,有兩萬人實時觀看了直播。

但關鍵的是,她向華府政策圈傳達了一個訊息:在中國全面崛起、向美國發起挑戰的今日,以自由民主理念相系的美台關係至關重要。

在華府無分黨派、一致認同應對中國更強硬的今日,這一訊息相信能贏得不少共鳴。

前美國國會研究處亞洲安全事務研究員簡淑賢(Shirley Kan)對我說,台灣有一個好故事,但台灣以往在「推銷故事」(sell story)上做得不如人意。「蔡總統剛剛做的,正是試圖說服美國及全世界:台灣的民主和自由正處在中國的威脅下。」

據簡淑賢的觀察,蔡英文自認掌管外交與美台關係的能力,是她個人與台灣的重要資產(asset)。簡淑賢認為,美方對蔡英文近期積極、堅定、清晰而一致的一系列戰略溝通「非常滿意」。

借此次演講,蔡英文再次展現她處理美台關係的過人能力。在華府的高人氣是她謀求連任的一大優勢。然而,蔡與黨外對手相比更為清晰而強硬的對中表態,對她的連任是好是壞,仍難有定論。

,
2018年6月,台灣總統蔡英文和出席美國在台協會新址落成儀式的美國助理國務卿瑪麗·羅伊斯(Marie Royce)交談。

台灣在「威權國家擴張的前線」

在演講中,蔡英文多次具名或不具名地以「威權政府」、「反自由民主的勢力」稱呼北京政府。

她批評中國以「經濟誘因、管控訊息來源及政治顛覆」等手法分化台灣社會。她還表示,對岸的行為,而非民進黨政府,是兩岸不安的來源。

「中國正在大肆否決台灣人民國際參與的機會,他們這麼做,不是因為今天是民進黨執政,也不是因為我們不承認九二共識。他們這麼做,是因為他們真心認為台灣人民沒有獨立參與全球事務的權利。」

她承諾繼續增加國防支出,並稱這並非由於要與對岸對抗:「而是證明台灣有能力有效保護自己,這是台海穩定所需。」

美中台關係,多種表達

蔡英文以民主自由理念親近美國、與北京劃清界限的表態,被一些偏藍的台灣媒體稱為「聯美抗中」。

相較之下,她在黨外的潛在競爭對手,在中美台關係上,暫時保持著謹慎模糊。就如四年前,當時首次競選總統的蔡英文,也曾以戰略模糊的「維持兩岸現狀」謀求盡可能多的支持。

上月剛剛到訪華府的柯文哲主張「親美友中」是台灣生存的最佳策略,反對利用美中衝突,操縱外交槓桿。

訪美在即的韓國瑜曾比喻說,美台關係是「先友後婚」,而兩岸是「指腹為婚」,在訪問港澳時多次婉拒關於兩岸關係的提問。

即將在波士頓哈佛大學接待韓國瑜的費正清中心台灣研究小組召集人戈迪溫(Steven Goldstein)對記者說,韓一開始可能希望把兩岸關係簡單化,不談政治、只論經濟。但戈迪溫指出,馬英九在任時的經驗說明了,在兩岸問題的背景下,政經問題難以分離。

韓國瑜在訪美期間會否作出更明確的政策表述,讓外界拭目以待。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