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自由不自律 台灣能否驅離紅色陰影?

2019-04-04 21:10

? 人氣

中國擴張的烏雲

事實上,台灣擔憂中國勢力滲入媒體,已經有十年以上的歷史。台媒《天下雜誌》報導,2008年旺旺集團董事長蔡衍明在收購中國時報、中天電視、中視之前,曾與時任國台辦主任王毅見面,獲得王毅的正面響應:如果集團將來有需要,國台辦定會全力支持。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除了蔡衍明本人與中國政府關係密切之外,旗下媒體的報導方向也與中國越靠越近。從那之後的十年之間,該集團雇用的資深媒體人有的主動辭職、有的被開除,還有的在離職之後披露中國時報內部違反新聞道德的事件。旺旺中時集團的媒體因此被貼上「中資媒體」的卷標。

台灣中研院社會所研究員林宗弘認為,倘若一家媒體不遵守新聞倫理,例如凡是想要執行媒體自律的總編輯或主編都會被換掉,而政府力量又不介入處理,這家有如「黑心企業」的媒體就很可能會「劣幣逐良幣」,傷害整個產業,最後受害的還是閱聽眾。

然而,中研院社會學者林宗弘認為,在傳統媒體收入下滑,面臨存續壓力的時後,要求媒體自律十分困難。「廠商自律在有公共媒體資金的媒體比較容易運作,例如公共電視或有公共資金的集團,因為他們沒有那麼大的市場壓力。」

他告訴德國之聲說:「你要把責任推給自身難保的廠商,或不了解媒體運作的閱聽人,也不太可能影響媒體的生態。」

因此,林宗弘認為,重點在政府的懲處應該要更及時、更容易實施﹕「其實還是要再修法再立法再管,處罰的手段要更常實施才行,這跟黑心食品、黑心奶粉是一樣的。你都不處罰,叫廠商自己來弄,也說不通。」

新聞危機擴及全球

台灣的媒體不是中國勢力擴張的唯一受害者。

在無國界記者發布的報告當中,中國是在180個國家當中,新聞自由排行倒數第五名的國家,但是其國營媒體的播報範圍卻擴及140個國家。中國也以收購媒體、收買記者的方式,將影響力擴及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南非、墨西哥、柬埔寨等國。

當時,深諳中國媒體擴張的資深媒體人林慕蓮 (Louisa Lim) 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所持看法也與社會學家林宗弘相似:「他們(中國政府)資本雄厚,剛好現在西方媒體都在為資金短缺所苦,所以有中國資金進來,通常都蠻受歡迎。」

她指涉華盛頓郵報、華爾街日報等知名媒體收取廣告費,允許人民日報的關係媒體「中國觀察」(China Watch)在其報紙中放入夾頁,很可能讓讀者誤信為真實報導:「我認為北京非常擅長利用自由媒體的弱點,所以媒體才會願意接受中國資金,派記者去中國或是接受中國觀察放入夾頁到他們的報紙裡面,而沒有去思考這代表什麼意義。」

林慕蓮認為,由於中國主導下的媒體是為國家服務的宣傳工具,媒體若要維持監督政府的理想,透明度十分重要:「我認為媒體背後的資金,以及新聞在什麼背景下被寫出來,都需要更高的透明度。最重要的是我們開啟更多討論,並開始提出質疑。」

她也認為,記者本身也扮演重要角色,對自己的公司行之有年的「慣例」提出質疑。

無國界記者東亞辦事處執行長艾瑋昂也呼籲記者挺身對抗編輯部。他不支持由政府介入管制媒體:「雖然一個民主政權想要保護自己十分正常,但是如果台灣以法律之外的途徑來保護自己的民主,那麼它就反而往中國那種獨裁更靠近一步。」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