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世宏觀點:台劇到哪裡去了?面對兩岸電視交流失衡的警訊

2016-05-07 07:10

? 人氣

瑯玡榜紅透台灣。(取自胡歌微博)

瑯玡榜紅透台灣。(取自胡歌微博)

了解決兩岸電視交流的不平衡現況,除了台灣本身有必要在振興台劇的相關政策上有所作為,以提升台劇的製作量和競爭力之外,大陸對台劇在播出管道與配額限制或許也有鬆綁的必要。

回顧兩岸電視交流的歷程,1980年到1990年代是台灣電視節目在大陸廣受歡迎的黃金時期。以電視劇而論,最先是瓊瑤言情小說改編電視劇在大陸湖南衛視等省級電視台熱播,接著是古裝劇、懷舊時裝劇、青春偶像劇等,都曾在大陸引起觀看熱潮。大陸電視劇則是大約在2000年後開始在台灣引發第一波的收視熱潮,主要是歷史劇和宮廷戲。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台劇陸劇呈此消彼長的態勢

但這種有來有往,甚至台劇佔有優勢的局面逐漸發生了變化。大陸的台劇熱漸漸退潮,但陸劇則急起直追,開始出現此消彼長的跡象,甚至逐漸形成某種「反攻台灣」的態勢。

以2011年的統計數據為例,大陸仍然是台灣電視節目首要出口地區,佔電視節目出口額的37.60%。2012年略為上升至39.02%。在海外版權銷售中佔重要地位的台灣偶像劇,版權收入金額最高的則是來自大陸與日本市場,大陸的傳統電視媒體每集版權金額約1至2萬美元,而新媒體的採購價格則在2011年急遽上揚,不過此為短暫現象。

另外,中國大陸廣電總局公佈的引進劇核准資料顯示,從2004年至2013年的10年期間,台灣戲劇的引進部數總計為163部,平均每年為16.3部,佔所有引進劇的19.7%;至於集數則總計為3,201集,每年平均約320集,佔比為20.7%。大陸引進台劇的數量在2009年達到高峰,共計33部、695集,但此後即逐漸減少,到了2013年只剩下3部。

芊月傳在台灣也熱。(劇照/新浪網)
芊月傳在台灣也熱。(劇照/新浪網)

對台劇行銷大陸市場更不利的是,據方政策保護及本土製作能力提升的影響下,大陸自製「國產劇」的播出比重愈來愈高,包括台劇在內的「引進劇」播出比重則逐漸縮小。比如說,2012年第一季港澳台劇在大陸電視台的播出比重僅佔0.01%!2008年中國大陸開放兩岸合拍的電視劇可視為大陸「國產劇」,亦即可在大陸頻道黃金時段播出,兩岸合拍劇自此有所增加。2008年,陸方同意發行合拍劇8部、267集,但好景不長,自2011年開始,每年兩岸合拍劇數量驟降,甚至掛零。

相對於台劇的有限輸出至大陸,台灣自大陸進口節目的數量日增。光是在2011年,台灣自大陸進口的戲劇即達151部,遠多於當年度台灣本地自製戲劇的49部。2012年,只含廣電及網路平台的陸劇,引進數量更達到204部。此外,2011年大陸劇在台電視頻道播出的總時數為20,708 小時,市佔率達23.16%;2012年陸劇播出總時數為22,714 小時,市佔率上升至26.57%,超過韓劇的25.13%;2013年上半年大陸劇播出總時數更是高達12,000多小時,已超越2012年播映時數一半以上,而且佔據無線三台晚間黃金時段。

此外,兩岸電視節目交流的失衡狀態日益明顯。2012年台灣佔大陸電視節目出口數量的四分之一,陸劇出口金額的三分之一(34.6%)。台灣已成為大陸電視節目的最大出口市場!反觀大陸從台灣的引進的電視劇數量,近年已呈現大幅衰退現象。

同樣地,陸劇在台播出的平均收視率表現越來越好,從2008年0.10持續成長,至2013年已達0.17。若再比較台灣2013年度主要境外劇收視率前十名的數據也可發現,大陸劇這幾年的表現相當突出。若再考量到2015年以後,多部陸劇如《後宮甄嬛傳》、《羋月傳》和《琅琊榜》接續引發的收視熱潮,以及它們雖經多次重播,每次都還有相當可觀的收視率而論,我們更不應該在小覷陸劇在台灣的競爭力。緊接著,中視今年播出大陸的《花千骨》、中天電視播出《何以笙簫默》,陸劇再度在電視黃金時段獨領風騷。無怪乎,台灣的電視台從無線到衛星,競相購買陸劇並在黃金時段播出,無形中也擠壓了台劇的投資製作和播映空間。

台劇去哪兒了

大陸媒體《人民日報》海外版在2015年的一則相關報導裏,提出一個值得我們思索的問題,陸劇多年佔據台灣黃金八點檔,讓人不禁產生疑問:台灣本地劇都去哪兒了?

的確,這真是一個好問題。台劇在對岸及本地市場都逐漸落入前所未有的不利地位,除了大陸對引進和播出台劇的種種政策和市場因素所致,也因與台灣處於競爭關係的其他來源國,特別是南韓的引進劇競爭力提升,以及大陸國產劇進步速度驚人。此外,2000年以來,處於崛起勢頭的大陸電視劇產業發揮了強大的磁吸效應,吸引不少台灣資深編劇、演員赴大陸發展,而且他們在大陸的戲劇作品「回銷」台灣亦無任何障礙。同時,因台灣經濟持續低迷,廣告市場不振與分食者眾,來自政府部門的電視劇補助又形同杯水車薪,乃形成陸劇持續高飛、台劇持續低落的惡性循環。

大陸對境外業者或產品進入大陸市場有著相當嚴格的審核及管理。2000年元月,廣電總局發出《關於進一步加強電視劇引進、合拍和播放管理的通知》,強調除經廣電總局核准,晚間7時至9時半不得播出引進劇。到了2004年6月,廣電總局再制定《境外電視節目引進、播出管理規定》,明訂晚間7時至10時的黃金時段皆不得播映包括台劇在內的境外劇。

不僅電視台播出引進劇的時段與比例有所限制,引進劇的配額與長度同樣受嚴格限制。每個省級電視台一年只有20集的境外劇引進配額,全國所有電視頻道一年的境外劇引進時數總量則少於2,000小時。2012年2月,廣電總局再次下發《廣電總局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境外影視劇引進和播出管理的通知》,規定引進境外影視劇的長度原則上控制在50集以內,同時不得超過該電視頻道當天影視劇總播出時間的25%。

針對視頻網站播出境外節目一事,中國大陸在2012年7月即發出《關於進一步加強網絡劇、微電影等網絡視聽節目管理的通知》,規定網路劇、微電影等網路視聽節目一律先審後播。2014年初再推出相關《補充通知》,要求影片節目須實行「先審後播」的管理制度。2014年9月,廣電總局更頒發新的境外劇管理政策。該項被稱為「限外令」的規定,定下了「數量限制、內容要求、先審後播、統一登記」等四項管制原則,境外劇除須依法取得「電影片公映許可證」或「電視劇發行許可證」,否則不得上網播放外,單一視頻網站年度引進播出境外影視劇亦有總量管制,亦即不得超過該網站上一年度購買播出國產影視劇總量的30%。這項規定等同於宣佈「同步直播」的型態將不太可能出現了,因為2015年新上線的境外影視劇必須拿到一季的全部節目片並配好字幕後交付審查,上線播出前須經審核通過。

如上所述,兩岸電視劇交流已經呈現日趨嚴重的失衡狀態。長此以往,這對兩岸的相互理解與交流並非好事,對兩岸未來可能洽簽的《文化協議》亦會有不利影響。為了解決兩岸電視交流的不平衡現況,除了台灣本身有必要在振興台劇的相關政策上有所作為,以提升台劇的製作量和競爭力之外,大陸對台劇在播出管道與配額限制或許也有鬆綁的必要,畢竟台灣對陸劇在台播出的時數與時段並無任何限制,但大陸對台劇則視同境外劇,受到相當嚴格的配額和播出時段的限制,這不僅對台劇不公平,而且對兩岸文化交流的發展前景也形成一道越來越難以跨越的障礙。

*作者為國立中正大學傳播系教授,本文原刊《多維TW》月刊006期,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