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貿易協議90%都已敲定」《紐時》:最後10%若順利解決,川習會可望4月登場

2019-04-04 10:10

? 人氣

美中兩國的貿易談判代表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合影。(美聯社)

美中兩國的貿易談判代表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合影。(美聯社)

美中兩國高級官員正在華盛頓舉行第九輪美中經貿磋商。紐約時報引述知情人士的話報導說,美中雙方的目標是在本輪談判結束時完成談判達成協議,以便於美國總統川普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4月晚些時候舉行會晤時正式簽署。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金融時報援引美國商會(US Chamber of Commerce)負責國際事務的副會長薄邁倫(Myron Brilliant)的話報導說,美中貿易協議的90%都已經敲定,但最後10%是最為困難和棘手的部分。

如果一切順利,美中或有望在本周達成協議,從而結束已持續了近一年的貿易戰。中方表示,美中達成的貿易協議將是一份互利雙贏的協議。但從目前已知的消息來看,北京方面將在華盛頓關切的幾個領域作出關鍵讓步。

巨額採購

北京將同意向美國大量採購商品和服務,目的是擴大美國對中國出口,縮小雙邊貿易赤字。最終的採購清單目前還不得而知,但據知情人士透露,雙方討論過的商品主要涉及農產品、能源產品、化學品、半導體和飛機。華爾街日報3月20日的報導說,作為美中貿易協議的一部分,華盛頓要求北京採購價值1.2萬億美元的美國商品和服務。

巨額採購是美中貿易談判中比較容易達成的部分。實際上,早在去年5月美中剛剛開始就貿易問題展開磋商時,中方就提出大幅增購美國商品來幫助削減美國對華貿易赤字。當時美方主導美中貿易談判的是財政部長姆努欽。但那份協議遭到了以貿易代表萊特海澤和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等對華「鷹派」人物的激烈反對。他們認為,馬努欽與中國副總理劉鶴達成的只是一份採購協議,基本沒有觸及導致美中貿易失衡的「結構性問題」,而且中方也沒有對削減美國對華貿易赤字做出具體承諾。

現在,美國國內的一些行業團體反而擔心,中國擴大採購美國商品反而會加大相關行業對中國的依賴,從而在下次貿易爭端爆發時輕易成為中方報復的對象。例如,中國曾提出在六年裡購買2000億美元美國晶片。該方案遭到美國半導體製造商的反對,因為美國晶片製造商根本無法滿足這一目標,唯一辦法是把工廠搬遷到中國。

除了半導體之外,中方已承諾將大幅增購大豆、高粱、玉米等在內的美國農產品。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負責農產品談判的官員格雷格·杜德(Gregg Doud)最近表示,北京提出向美國每年增購300億美元農產品的條件。如果兌現,中國從美國的農產品進口額將增加1.5倍。中國目前對美國農產品的年進口額約為200億美元。

今年1月,中方負責美中貿易談判的副總理劉鶴在白宮對美國總統川普特別做出了採購500萬噸美國大豆的承諾。這得到了川普的稱讚。美國農業部長珀杜後來表示,中方目前已把採購規模擴大到了1000萬噸。這相當於2017年中國全年從美國進口大豆數量的近三分之一。

人民幣匯率

美中貿易談判的另外一個對雙方來說重要但又相對容易的議題是人民幣匯率。

美國總統川普今年2月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會見美中兩國的談判人員時表示,美國已於中國達成了一項關於遏制匯率操縱的協議。

熟悉美中貿易談判的人士表示,中方基本承諾維持人民幣匯率的基本穩定。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在不久前結束的中國全國人大、政協「兩會」時再次承諾,人民幣的匯率要有一定彈性,但不會把匯率用於競爭目的。他說:「我們絕不會把匯率用於競爭的目的,也不會說用匯率來提高中國的出口,或者進行貿易摩擦的工具的考慮,這是我們承諾絕對不能夠這樣做的。」

維持人民幣匯率的基本穩定符合中國的利益。在過去一年,中國央行大體上是阻止人民幣兌美元的貶值。這主要是擔心人民幣貶值過快會加劇資本外流,從而破壞過去幾年來去槓桿的努力。

強制性技術轉讓/知識產權保護

本次美中貿易爭端的導火線之一是川普政府所指責的,中國長期以來實施的強制性技術轉讓要求。改變強制性技術轉讓的做法是本次美中貿易爭端中美方的核心訴求之一。

中國的一些法規政策要求想要在華經營的外國公司必須與一家中國本土公司設立合資企業,在實際操作中,中方企業可以通過這種方式獲得外國公司的核心技術。中方一直否認強迫外國企業交出技術,辯稱這是外國公司與中國本地公司自願達成的商業合作協議,外國公司自願以技術換取中國市場。

現在看來,中方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採取措施解決美方的這一訴求。這是北京為雙方能夠達成協議作出的一項主要妥協。

在3月15日中國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閉幕前幾個小時,人大代表們投票通過了《外商投資法》。法案的最終文本與之前公佈的草案文本有重大修改,要求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對於履行職責過程中所知悉的外國投資者、外商投資企業的商業秘密,應予以保密,不得洩露或非法向他人提供。這部法律還承諾全面保護外國知識產權,洩露商業秘密的人員或官員可被提起刑事訴訟。

華盛頓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常駐研究員史劍道(Derek Scissors)認為,此法的通過僅具有象徵意義。他對美國之音表示,因為中國是黨大於一切,因此法律沒有任何實質意義。但美國一些工商團體對《外商投資法》的快速通過仍持積極態度。支持美中貿易的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US-China Business Council)對華爾街日報表示,法律最終文本中新增的內容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市場准入

中國已承諾將向外國企業更大地開放市場。中國總理李克強3月5日在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說,「今年要縮減外資准入負面清單,允許更多領域讓外資獨資經營;落實金融等行業改革開放舉措,完善債券市場開放政策;加強外商合法權益保護。」李克強還說,要加快與國際通行經貿規則對接,提高政策透明度和執行一致性,「營造內外資企業一視同仁、公平競爭的公正市場環境。 」

到目前為止,中方已明確表示要做出的一項重大讓步是同意外國企業進入中國雲計算市場。中國總理李克強最近會見30多位跨國企業高管時表示,中國將允許外國雲服務提供商進行業務試點。雲計算市場是美方一直主張北京應開放的領域之一。但由於中國從2017年開始實施《網絡安全法》,對跨境數據流動加以及其嚴格的限制。

為滿足這一法律的要求,蘋果(Apple, Inc.)去年將在華雲服務iCloud客戶的賬戶和加密密鑰轉移給了位於貴州的雲上貴州技術有限公司運營。除蘋果外,微軟、甲骨文和亞馬遜都不得不找到一家中國本地合作夥伴。

在北京舉行的第八輪美中貿易談判中,美方提出要求中國收回《網絡安全法》,理由是該法給在中國經營的美國企業帶來嚴重影響,因為該法要求這些企業將敏感數據存儲在中國境內的伺服器,並要求它們使用中國的網絡設備而不是外國的。

中國美國商會(America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China)去年5月發布的一份通告指出,該法對數據本地化的新要求將導致在華運營的外企進行大規模合規性調整。分析認為,此法增加了跨國公司的經營成本,並給中國高科技企業不公平的競爭優勢。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在上一輪談判中,中方表現出願意進行討論的姿態。在此之前,中方一直拒絕討論這一問題,認為美方的要求涉及中國主權。

產業政策(中國製造2025)/政府補貼

中國似乎有意願在產業政策領域和政府補貼領域向美方做出一定讓步。中國總理李克強在今年的政府報告中已不再提及「中國製造2025」這幾個字眼。

「中國製造2025」是中國政府提出的一項極具雄心的產業政策,旨在扶植先進製造業、航空、電子、人工智能等尖端產業的中國本土企業。川普政府多次抨擊中國的這一產業政策,指責該政策通過政府注資、低息貸款和補貼不公正​​地支持本國企業與外國企業競爭。

眼下,中國各主要官媒也幾乎看不到「中國製造2025」的任何內容,雖然這並不一定意味中國將停止這一有爭議的產業政策。

美國貿易代表萊特海澤2月份在美國國會籌款委員會作證時表示,如果美國能夠與中國達成協議,協議將包括縮減政府補貼在內的結構性改革的具體承諾。

撤銷懲罰性關稅

在關於何時、以何種方式撤銷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徵的懲罰性關稅問題上,美中兩國的談判代表還沒有最後達成一致。

中方希望,協議達成後,美方迅速一步到位地撤銷其自去年對價值2500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加徵的關稅。但美方希望分步驟取消關稅,以迫使中國履行協議。

美國總統川普3月20日仍然表示,會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繼續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他說:「我們不是說要取消關稅。我們說的是要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繼續徵收,如果我們達成協議,我們就必須確保中國遵守協議。」

北京寄希望於美國國內的商業團體能夠說服華盛頓取消關稅。但到目前為止,川普政府基本上頂住了這些壓力。美國貿易代表萊特海澤2月份在眾議院作證時承認關稅是一件鈍器,但美國沒有其它選項。

執行機制

美中貿易談判的最後一個有待突破的難題是執行機制。這是華盛頓與北京在達成協議上的最大分歧。

川普政府堅持要求美中達成的協議必須有一個強制性執行機制,而一旦美方認定中方違反承諾,將可以單方面對中國征收懲罰性關稅,而且要求中方承諾不得對美方徵收報復性關稅,也不得訴諸世貿組織(WTO)挑戰美方的舉措。

中方一直反對這樣一個對北京而言屬於單方面制裁的機制,但近期在這個議題上展現出一定的靈活性。中國商務部副部長王受文3月份在中國全國人大會議間隙舉行的記者會上表示,中方不反對有這樣一個執行機制,但要求這樣一個機制必須是雙向的,也就是說,中方要求保留對美國商品徵收關稅的權利。

金融時報援引的知情人士表示,一個妥協方案可能是雙方設定具體的觸發因素和實施日期,然後在此基礎上逐步取消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徵的關稅。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