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專訪布魯金斯學會副主席:民主的美國為何走向分裂,我們又該怎麼辦?

2019-04-02 12:40

? 人氣

在歐巴馬任內,分歧的里程碑議題則是全民醫保(歐巴馬醫保)。自由派認為醫保是基本人權,全民醫保能照顧到每個人是件好事,其他人則擔憂大政府控制了醫療保險。歐巴馬醫保再次加強了左右派的分歧。同時,歐巴馬是位非裔總統,族裔是一個分歧熱點。美國的少數族裔逐年增加,有人喜歡更多元的美國,有人感到受威脅,懷念50年代時白人說了算的美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里根、約翰遜、奧巴馬、特朗普
(從左到右)雷根、約翰遜、歐巴馬、川普

撕裂的美國走向何方

BBC :在川普時期,我們似乎看到越來越多這樣撕裂國家的議題,例如大法官提名、「通俄門」調查穆勒報告、男星史莫雷特(Jussie Smollett)的案件……

韋斯特 :川普一直在利用美國的政治分歧。他之所以成為總統,就是因為他有能力動員其中一派去衝擊另一派。他創造了「替罪羊」,讓有經濟壓力的人去責怪移民搶走他們的工作、中國搶走了製造業。他很大程度上利用了人們的恐懼和焦慮。但自由派對此極其反感,認為這是完全錯誤的、違反美國最根本的價值觀。政治分歧從而在他的任內發展得更為深重。

當一個國家極其極化時,這樣的國家是無法治理的。在華府,人們常看到政府關門,因為共和、民主兩黨無法就政府預算達成共識。政府無法正常運作,很難就重大政策達成跨越黨派的共識。如果我們不凝聚在一起,這對美國民主來說是非常危險的事。

BBC :美國人要如何在國家層面克服分歧?

韋斯特 :在書中我寫道,我們需要認識政治極化的根源,才能真正解決這個問題。在我看來,東西兩岸與中部人們的地理經濟差異、貧富差距、媒體報導與科技……這些因素讓人們更分裂、極端,因而是我們要解決的問題。

就說說媒體方面吧。在高度競爭的新聞行業,商業媒體瞄準利基市場,抓住一小部分的死忠粉,因此我們現在基本剩下自由、保守兩派的媒體。

大多數人如今只依賴印證他們看法的媒體來源。作為一個新聞消費者,我在嘗試兼讀自由、保守、溫和中立的媒體資訊,我想聽到多元化的聲音,然後決定自己的立場。大部分人不這麼做,這對我們的國家來說是有害的。

眾議院議長佩洛西
川普國情咨文演講時,眾議院議長裴洛西獨特的鼓掌姿勢。

BBC :美國還存在中間立場嗎?對美國政治的未來,你有何預期與建議?

韋斯特 :中間立場依然存在。國民的整體政見還是相當溫和與中立的,統計數據顯示,大部分美國人自認是中間派,但這些人通常較少參與政治。對某個議題有強烈情緒的人,是那些去投票、給競選人捐贈或當義工、說服朋友也投票的人。政治取向溫和的選民,如果不投票,就無法反映他們的意見了。

美國政治體系和領袖已變得更極化。如今,政治人物要吸引他們的基本盤選民。你要顯得很開放才能贏得民主黨選民的選票,要很保守才能討得共和黨選民歡心。這意味著政治領袖和選民之間存在不匹配,人們的政治取向實際上沒有政治人物那麼極端。

如果人們開始反對極端化,那會發出信號:我們想要更溫和、更願意妥協的領袖。那正是美國政治在二戰後的情況。我們需要回到那段理性的時期。

在書的總結章節,我提出一些建議,包括實行全民強制投票,就像澳大利亞那樣,他們有90%到95%的投票率。而在美國,總統大選投票率大概是60%,中期選舉經常只有35%到40%。如果實行全民強制投票,政客就無法靠極端政策獲得選舉勝利。

在美國政治歷史中,人們通常會選一位跟現任總統南轅北轍的人。歐巴馬,自由開放、民主黨人、非裔,於是下一任就是川普,完完全全的反面。我認為下一位總統很可能川普的絶對反面。這就是美國政治的鐘擺效應,從一邊擺到另一邊,在愈趨分裂的當今美國,每次擺的幅度會更大。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