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淑娟專欄:放生,做誰的功德、造誰的業?

2016-05-03 07:10

? 人氣

不只野保法,動保法的放生法令應該一併修改

佛教僧伽醫護基金會執行長慧明法師反對事先審核,她認為放生不等於放死,只要符合科學的方式、注意生態保護、數量管制、事後評估,放生就不會破壞生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林務局、畜牧處、漁業署、特生中心及台北市福智佛教基金會、財團法人佛教僧伽醫護基金會召開共同記者會,推動放生許可制。(取自農委會林務局)
林務局、畜牧處、漁業署、特生中心及台北市福智佛教基金會、財團法人佛教僧伽醫護基金會召開共同記者會,推動放生許可制。(取自農委會林務局)

如果要事先申請,就要事先預定,有違「隨緣放生」的精神。

但中研院民族所教授朱瑞玲認為,大型放生的集會方式很受到矚目,很多也都是預先準備的,會公告,而且在一個月、二個月、甚至一年前就有行事例,可見要符合政府的法令(事前審核)應該是可行的。

另外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執行長朱增宏表示,目前修法只規範「經飼養的野生動物」才要事前審核是不夠的。他舉例,如果早上去買,下午運到別的地方去放,這算不算「經飼養」?他建議「經飼養」這三個字應去除。

另外,目前的放生行為並不只是野生動物,更多的是經濟動物,把這些動物放到野生動物棲息地同樣會造成問題。以立法院的高度,這點不容迴避,應要求農委會一併修動物保護法,明確規範經濟動物,非經同意也不得放生。

做功德不一定要放生,還有很多更有意義的做法

當然法令無法完成禁止放生行為,但放生就等於做功德嗎?隨著對於放生行為更多的理解,愈來愈多人改變作法,把資源投到更實際有效的地方。朱增宏提到,2009年重新調查放生行為後發現,25%的放生團體已經改變,把放生經費用於野生動物保育、急診、或提倡素食。北市野鳥學會副組長蔣功國也發現,有些放生團體已在改變,在宗教團體祈福下,請鳥會協助救傷鳥野放。

總之,怎麼做才是對動物、對生態是好的,這才是放生最初的本意。任何修法都應該回到這個初衷,而立法委員更是責無旁貸。

*作者為獨立記者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