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訂 2026 年起僅推出電動車、2033 年全面停產燃油車的 Audi,如今似乎為這項目標按下暫停鍵。現任執行長 Gernot Döllner 日前接受外媒訪問時坦言,內燃機車型仍可能持續生產至 2035 年、甚至更久,並強調一切將視市場需求而定。

這番談話,正式宣告 Audi 將調整其原訂的純電轉型計畫。回顧 2021 年,當時執行長 Markus Duesmann 宣布 2025 年推出最後一款燃油新車,隔年起僅發表純電車,並預定 2033 年全面終止燃油車生產。如今,在接替 Duesmann、於 2023 年上任的 Döllner 領導下,這條時間軸將被重新規劃。
Döllner 表示,Audi 至少在 2026 年前會持續推出重點新車,這些新產品將為品牌爭取轉型彈性。他也提到:「市場反應會是關鍵,我們可能會繼續提供燃油車七年、八年,甚至十年。」
這項策略調整,與近期 Audi 部分純電車銷售表現欠佳不無關係。以 Q8 e-tron 為例,因市場反應冷淡,原廠已決定停產並關閉其中一條產線。不過也並非所有電動產品都面臨挑戰,2025 年第一季 Audi 純電銷量仍比去年同期成長 30.1%,達到 46,371 輛,超越 Mercedes-Benz(40,706 輛),但仍落後於 BMW(86,449 輛)。

未來,Audi 預計推出更入門的電動車型,有望落在 A3 車系定位之下,藉由降低入手門檻來擴大市場接受度,補強 Q4 e-tron 價格偏高的產品空缺。
不過在電動車推廣之外,Audi 並未打算讓燃油陣容淡出市場。像是全新世代 A5、A6 與 Q3 等重點車型,已確定會一路銷售至 2030 年代中期,甚至還會持續提供 S/RS 性能版本。這也讓外界關注,若歐盟如期於 2035 年起禁售新燃油車,Audi 將如何因應。屆時是否會選擇全面停售,或持續為歐盟以外市場供應內燃機車型,目前尚未有明確說法。
其實,這不只是 Audi 面臨的難題。Mercedes-Benz 也在日前公開鬆綁原定的電動化時程表,不再強調 2030 年起在部分歐洲市場只推電動車。而 BMW 則從未設定內燃機停產年限,強調產品選擇與充電基礎建設才是關鍵。 (相關報導: Ferrari 電動車踩煞車,第二款電動車延後至 2028,超跑電動化為何卡關? | 更多文章 )
綜觀三大德系豪華品牌動向可以發現,雖然全面電動化仍是大方向,但各品牌也都開始放慢腳步,將更多變數交由市場來決定。Audi 的這波策略調整,正是全球車壇轉型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現實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