駅─老車站回鄉,彌補了心靈深處的缺憾:《東京未來派》選摘(2)

2019-04-02 05:00

? 人氣

原宿車站是一座小巧有特色的車站,在整個JR山手線上,顯得十分特殊。(李清志攝)

原宿車站是一座小巧有特色的車站,在整個JR山手線上,顯得十分特殊。(李清志攝)

英國田園風格的原宿車站

原宿車站是一座小巧有特色的車站,在整個JR山手線上,顯得十分特殊。車站建於1920年,由鐵道省技士長谷川馨所設計,當年田園都市的規劃思想興起,大家嚮往郊外自由健康的居住環境,因此出現這樣一座田園風格的車站建築,充滿著「大正浪漫」的氛圍。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事實上,在原宿車站與代代木車站中間,還隱藏了一座神秘的車站。這座隱藏版的車站有鐵軌與月台,平時並不使用,只有特殊祭典時,讓皇家列車停靠。原宿車站一邊是明治神宮濃密的森林綠地;一邊是時髦前衛的原宿竹下通,一座車站分開了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

20190326-原宿車站分隔了兩個不同的世界,一邊是明治神宮的自然森林;另一邊則是前衛時髦的原宿竹下通。(李清志攝)
原宿車站分隔了兩個不同的世界,一邊是明治神宮的自然森林;另一邊則是前衛時髦的原宿竹下通。(李清志攝)

日本女建築師妹島和世曾以「少女城市」(Girl’s City)為名的作品代表日本參加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以「少女城市」來形容東京,的確是非常的貼切,特別是走在原宿竹下通或表參道青山附近,都可以強烈感受到少女城市的熱情與柔美。

原宿竹下通可以說是日本東京「少女城市」的代表地區,所有少女關切的前衛潮流都會在這裡展現,許多潮流預言家密切關注這個地區的發展,他們認為這裡的潮流發展大概領先全世界2到3年,因此關注這個地方的少女潮流,可以預知世界潮流的未來。最近原宿地區因此出現了一位旅日的西方人,專門帶領外國人逛遊這個地區,講解觀察此地潮流的趨勢,受到老外設計師們的歡迎。

擁擠的竹下通充斥著少女的商品、服飾、內衣、保養品,甚至少女所喜愛的可麗餅、速食店、冰淇淋等等,在這個地區可以強烈感受到「少女經濟」的龐大利益,因此也驅使著商家針對少女的需求進行設計,想盡辦法瞭解少女的心理,以便討好少女,搶奪市場。

因此少女喜愛KAWAII事物的心理,便反映在城市街道的商店及商品,不同於世界各地其他城市的成熟或古典,所謂的「少女城市」便展現出少女的特質「可愛」、「天真」、「夢幻」,以及「甜美」,這也是這幾年來東京之所以能走在潮流前端的緣由。妹島和世以「少女城市」來思考東京,同時也造就出她與眾不同的建築風格,創造出不同於其他城市建築的獨特魅力。

竹下通最具代表性的少女食物就是「可麗餅」,原本可麗餅是法國十分普通的食物,在法國的咖啡店或餐廳,可麗餅就是簡簡單單,加上海鹽與奶油即可享用。但是東京的可麗餅在日本人的改良之下,變化出許許多多繽紛色彩與花樣,可以加上冰淇淋、鮮奶油、新鮮草莓、香蕉,甚至有玉米、鮪魚等口味,竹下通裡有好幾家賣可麗餅的攤商,門口總是有成群的少女排隊等待購買。

日本的社會裡,不同的年齡族群會吃不同的食物,所以我們可以從食物及餐廳去區分出不同的族群。例如一般來說,老舊裝潢的居酒屋通常都是男性上班族出沒的地方,年輕女性則去所謂的洋果子店或是洋食館,而可麗餅則是高中女生的最愛,也可以說可麗餅根本就是東京少女們的代表食物。男生或是大叔們如果排隊去買可麗餅、吃可麗餅,總是讓人覺得格格不入,有一種說不上來的違和感。

原宿車站的另一邊是明治神宮的森林花園,都市中有這樣一座森林是很不尋常,也是十分珍貴的!因為長年保護、嚴禁破壞砍伐的緣故,明治神宮的森林幾乎就像是德國的黑森林,到了夜晚,森林裡漆黑一片,如果迷失在其間,恐怕很難走出來。所以去逛遊明治神宮御花園,必須在天黑之前離開,否則在森林中迷路,後果不堪設想。

大家都知道明治神宮參拜道前的巨大木頭鳥居,材料其實是台灣阿里山的檜木,也見證了當年日本人大量砍伐台灣山林的珍貴木材。當年日本人砍伐古木數量之多,甚至自己都覺得害怕,深怕樹木若有精靈,會對他們報復,因此還在阿里山設置了「樹靈塔」,目前還存在於阿里山上。

20190326-位於東京都澀谷區代代木神園町的MORI no Terrace(杜のテラス)。(李清志攝)
位於東京都澀谷區代代木神園町的MORI no Terrace(杜のテラス)。(李清志攝)

初到東京的觀光客會被安排到明治神宮內去參觀,我並不愛明治神宮,但是我喜歡這片濃密的都市森林。最近在神宮前、原宿車站出來沒多遠,建造了一座咖啡廳「MORI no Terrace」(杜のテラス)。這是一座被森林包圍的咖啡館,而且整座建築都是木構造,是以神宮過去整修替換下來的損壞木頭所建造,共有櫸木、樟木、櫻木、櫟木、青剛木等五種,走近咖啡館,遠遠就可以聞到木頭的香氣,館內的傢俱也是以這些再利用的木料所製作,咖啡桌上還會註明,這是什麼木頭所製作的。

我喜歡坐在咖啡館前的露台上,一邊啜飲著咖啡,一邊欣賞著明治神宮幽靜的森林,感覺自己好像融入綠色的森林中一般,這是一種東京市中心珍貴的幸福感。

等不到電車的車站

東京總武線兩國車站建築,是一座酷似昔日台北車站的車站建築。每次到兩國地區旅行,都讓我想起以前的台北火車站。不過在這座車站裡等車,卻永遠等不到電車來到,令人十分納悶!原來老車站建築早已不使用,實際使用的車站站體安置在舊車站一旁。

建於1929年的舊兩國JR車站雖然已不使用,但是幸好並沒有遭到拆除,以前曾經改為Beer Station燒肉啤酒屋,最近配合附近北齋美術館的落成,重新改裝成為富地方特色的美食廣場「兩國-江戶NOREN」。建築物內佈置了許多相撲力士的畫像、雕塑,以及擬真的土俵(相撲比賽時的圓形擂台)。

20190326-兩國駅。(李清志攝)
兩國駅。(李清志攝)

兩國地區從以前就是東京相撲運動的重鎮,附近的相撲國技館舉辦賽事時,車站總是擠滿人潮,可見這種傳統運動賽事在現代的東京依舊受到歡迎與重視。兩國地區還有販售相撲鍋的餐廳,這種大份量的火鍋原本是給相撲力士吃的,因為相撲運動十分耗費體力,相撲鍋的大份量補充了力士們所需要的熱量與蛋白質;昔日經濟較困窘的家庭,如果有食量大的小孩,就乾脆將小孩送去相撲館當學徒,因為在相撲館伙食很好,可以讓食慾大的小孩得到飽足。

「兩國-江戶NOREN」外部依舊保留老車站建築的樣子,內部結構也沒有太大變化,只是多了一些餐廳與特色商店,加上相撲文化的種種裝飾。這座車站建築沒有被像古蹟標本般保存展覽,反而是重新再利用,為這座建築注入新的生命力,同時也藉此吸引更多人到兩國地區消費觀光。

20190326-兩國地區是相撲技藝的傳統重鎮,因此兩國車站充滿了相撲文化色彩。(李清志攝)
兩國地區是相撲技藝的傳統重鎮,因此兩國車站充滿了相撲文化色彩。(李清志攝)

車站歷史建築的保存與再利用一直是備受討論的城市議題,車站建築是城市居民集體記憶的儲存所。許多市民人生中重要的場景都與車站有關,不論是來城市打拚或是離鄉去從軍,許多生離死別、兒女情長的感人故事,都是在車站發生,也因此保留老車站建築其實是保留了城市歷史與記憶,這是整座城市無可取代的靈魂所在。

最近新北投車站被重新迎回,並且修復重建,雖然因為車站重建位置並非原有的遺址,而是附近的公園綠地,而且修復過程並非完美,引起古蹟保存派人士的不滿與批判;但是老車站建築的回鄉,畢竟喚起了地方居民的記憶與情感,讓原本失去記憶的場所,重新找回了心靈深處的缺憾。

20190326-《東京未來派》(1+2套書)書封。( 時報文化出版公司提供)
《東京未來派》(1+2套書)書封。( 時報文化出版公司提供)

《東京未來派》新書座談1

李清志╳謝宗哲:從建築開始認識東京

《東京未來派》新書座談2  

李清志╳李明璁:說不盡的東京故事,就從村上春樹談起

《東京未來派》新書座談3 

李清志╳杜祖業:東京城市美感vs.生活美學

*作者為建築學者、專欄作家、廣播主持人。美國密西根大學(Ann Arbor)建築碩士。現任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專任副教授。本文選自作者新著《東京未來派》(時報出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