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囝仔,不是「教訓」囝仔!7年見證無數孩子活活被打死 王薇君談爸媽最需要一課

2019-03-26 09:30

? 人氣

2011年,王薇君的姪子王昊年僅2歲被生母同居人虐死,隨後王薇君以家庭主婦之姿走遍每一個兒虐與死亡現場,替心碎家屬處理後事。8年多來看過無數兒虐悲劇,王薇君固然對加害者深惡痛絕,但說起如何避免悲劇發生,在她看來並不是法律,而是一頓飯、一通電話...(簡必丞攝)

2011年,王薇君的姪子王昊年僅2歲被生母同居人虐死,隨後王薇君以家庭主婦之姿走遍每一個兒虐與死亡現場,替心碎家屬處理後事。8年多來看過無數兒虐悲劇,王薇君固然對加害者深惡痛絕,但說起如何避免悲劇發生,在她看來並不是法律,而是一頓飯、一通電話...(簡必丞攝)

全台灣看過最多兒虐遺體的一個家庭主婦,或許就是王薇君。2011年,王薇君的姪子王昊死於生母同居人虐待,年僅2歲卻滿腳燒紅鐵釘疤、指甲被拔、遭注射過量海洛因死亡,隨後王薇君以家庭主婦之姿走遍每一個兒虐與死亡現場,替心碎家屬修復遺體處理後事,幾乎能從「氣味」去回想是哪一個孩子。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7年多來看過無數兒虐悲劇,王薇君固然對加害者深惡痛絕,但說起如何避免悲劇發生,在她看來並不是法律,而是一頓飯、一通電話──多年前她也有個朋友因為婚姻變故不願回家,孩子只能自己去買東西吃,那時鄰居邀孩子到家裡吃飯,竟也就拯救了一個家庭。

「他把孩子打死,可能他不是不愛他的孩子,但他真的一時不懂處理他的情緒,有時候可能是我們社會給予支持扶助不夠……」王薇君感嘆。受不了孩子哭鬧、不懂如何處理孩子哭鬧、加上把「教訓」當成「教孩子」的社會風氣使然,雙親打著打著,便又一個孩子成為冰冷遺體了,而24日一場由長期關注兒童權益之外科醫師劉宗瑀主辦講座上,王薇君扛著8年來見過的悲劇,談如何為社會撐起一張安全網,讓每個孩子都能好好的。

加害者唯一做對的竟是打海洛因讓孩子「不痛」 媽媽醫師談王昊案:我無法克制顫抖到淚流…

王昊,是王薇君永遠忘不了的一個孩子。2011年11月1日晚間10點32分,已死亡4、5個小時的2歲男童王昊被母親同居人送往新店慈濟醫院進行「急救」,身高僅100公分的孩子全身是傷,指甲被拔、手指碎裂、鼻骨斷裂,腳上的傷被燒紅鐵釘插入「止血」,因生前被注射過量海洛因而死亡。

6年來,王薇君極力避免王昊悲劇再發生,她四處奔走協助遭虐死幼童家屬處理後事。(謝孟穎攝)
7年多來,王薇君極力避免王昊悲劇再發生,她四處奔走協助遭虐死幼童家屬處理後事。(謝孟穎攝)

人稱「小劉醫師」的劉宗瑀回憶,她與王薇君相識,是因王薇君問她「小小孩打海洛因會有什麼影響」,而劉宗瑀在醫學生時期學到,海洛因最初是以作為一種強效止痛劑存在,可以在藥局簡單買到,後來因為成為成癮性藥物而遭管制,但其原本的用途是止痛──

「我安慰……不能說是安慰(王薇君),我回答她,我覺得罪該萬死的加害者們唯一做對的事,居然是打了海洛因在小孩身上、讓孩子沒有疼痛感,但也因為劑量問題讓悲劇發生……」想起一個2歲孩子遭受待遇,身為母親的劉宗瑀當時也顫抖不已:「我那時一邊講,一邊打字,一邊無法克制顫抖到淚流……」

加害者唯一做對的事,是讓孩子失去痛覺,但也因此奪走孩子性命。在王昊之外還有更多孩子是在疼痛中死去的,舊傷新傷一次次累積,而在台大兒科執業超過20年的醫師呂立也說,這些年見過太多猝死後被家長急忙草草火化的孩子,遭虐死的黑數讓人難以想像──談起如何避免悲劇發生,王薇君直言法律是假議題,孩子被打死了法律做什麼都已來不及,她要的是家長好好被教育、失控時知道怎麼處理情緒、就算無法也有人相助。

「『教』囝仔不是『教訓』囝仔」深呼吸3分鐘 家長可以不必打孩子

憶起一次上街反兒虐靜坐,王薇君說曾經有個阿伯走過來問:「你們這樣抗議,是要我們以後都不能教囝仔、不能打喔?」那時王薇君秒回對方:「『教』囝仔,不是『教訓』囝仔!」王薇君強調,教,一定是要理性地教、跟孩子溝通,但「教訓」一定是帶情緒的,她要的是家長都能好好「教」小孩。

王薇君自己也是家庭主婦,她坦言孩子難管教時家長都難免偶爾都有一種「一下子被點火,腦門燒上來」的感覺,但她也強調:「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例如這些年王薇君常收到家長「告解」的訊息,有個爸爸說自己兒子2歲多,跟當年的王昊年紀差不多,也是很頑皮,有時候怎麼講都講不聽,他很生氣就會把他抓來打屁股──

「但當昊昊的事情發生,他看到整個過程,他手伸起來要打的時候會想到昊昊的畫面……所以他把手放下來深呼吸,把孩子放房間給老婆照顧,他暫時到外面去陽台抽煙再進來,然後他發現:我不當下立刻去做處理的事情反而可以處理得更好,我跟孩子的感情也不會因為他的頑皮有所摩擦!他進來後發現,其實也不是多嚴重,孩子就是皮嘛!出去外面深呼吸3分鐘5分鐘後,跟孩子說『你以後不要東西亂丟』,就好了……

「我知道絕大多數的父母,如同我協助死亡案件的父母,他把孩子打死,他不見得是不愛他的孩子,但他可能真的不懂處理他的情緒,有時候可能是我們社會給予支持扶助不夠……當你發現自己常有情緒控制不下來的時候,你必須尋求專業協助,誰都沒辦法在你情緒已失控的當下,去阻止你去做下一步可能要後悔一輩子的事情。」王薇君嘆。前述知道怎麼處理情緒的爸爸或許是幸運的,至於無法處理的,王薇君最盼望的是他們能得到幫助。

20190324-兒童權益促進協會理事長王薇君24日出席兒虐講座「從法律與幼兒性教育層面談兒童安全」。(簡必丞攝)
王薇君自己也是家庭主婦,她坦言孩子難管教時家長都難免偶爾都有一種「一下子被點火,腦門燒上來」的感覺,但她也強調:「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簡必丞攝)

被一頓飯改變的媽媽與孩子:你就是來吃飯,你不要講、我們也不問你什麼,這就叫「陪伴」

該如何提供家長幫助,王薇君想起過去一位朋友A的狀況。那時A婚姻發生問題,說都不敢回家,一回家就有很多情緒、難以面對孩子,所以盡量不回家,讓小小的孩子自己去買東西吃。後來鄰居知道狀況後,跟A說:「能不能請妳的孩子放學後到我家吃飯?不差這雙碗筷。」後來再隔壁的鄰居也邀請孩子到家吃飯,之後請A帶孩子每天到不同家吃飯,過了一個月之後,A的情緒也得到舒緩了,能夠面對婚姻問題與孩子,事隔10年A仍對這段記憶猶新。

王薇君這樣看A的故事:「這其實不在於吃飯,在於溫度的傳遞……若你們有這樣的朋友跟鄰居,發生了這樣的事情我們有在社區裡鄰居上做這樣的扶持,你知道一個月後她整個強大起來,她感覺被協助……你就是來吃飯,你不要講、我們也不問你什麼,這就叫『陪伴』,真正的陪伴。」

「我們伸出手有時候不用說太多的話,若你生活周遭發現這樣一個家庭發生狀況的、你的朋友或鄰居,大家是否願意展現你們的溫度、給他們一點支持?這樣的支持可能只是一個非常小的點,但在發生這樣的事情、受創當事人身上,這是支持他的很大的力量。」王薇君說。

就連對兒虐加害者,王薇君還是沒有忘記他們需要幫助。王薇君時常協助通報兒虐案件,勤跑一次次開庭,也因手機號碼公開不時收到施暴家長的哀求、進一步到恐嚇,曾有個加害者爸爸就打電話說他不是故意的、為什麼要通報:「我的家庭是因為妳才要破碎,我老婆可能要跟我離婚,我的孩子要被安置!」

而那時王薇君一方面冷靜回對方:「今天你可以打電話給我,跟我抱怨你的孩子被安置,我覺得你運氣很好,因為你沒把你的孩子打死!你真的一個不小心就會把孩子打死了,你應該要去尋求協助。」一方面,她也告訴該縣市社會局社工,這爸爸情緒有狀況,接觸時要注意什麼、什麼語言可能刺激到對方。

「若你們身邊有一個這樣的人,千萬不要用語言去刺激他,當你刺激到,我不知道下一步、哪個人又會發生一樣的事情……刺激他不是最好的解決方式,而是讓公部門知道有這樣的結果,要協助他,後來家訪主任去協助時這爸爸已經恢復得平穩了。」王薇君說。

曾帶孩子去餐廳感受「四面八方射來殺意眼神」 她們盼社會對孩子更友善

最重要的,或許還是讓家長從平時就被好好教育怎麼與孩子相處,還有得到體諒與善待。台灣每42小時就有一個孩子死去,而24日這場演講,便從家庭教育、性教育、家中環境安全等面向談如何好好對待孩子。演講開放家長帶孩子進場,現場孩子嘻鬧聲不斷,比較大的就在舞台上狂奔、小一點的可能在座席間哭聲此起彼落,王薇君說事前主辦者劉宗瑀有提醒「演講可能有點吵」,但她回:「吵是一件非常好的事!」

「這場講座主角是誰?就是很多人覺得很吵的孩子。這社會一直對帶著孩子的父母是不友善的,有些餐廳不讓你進去,有更多父母想去聽學習的講座,要報名卻是『不好意思,不能帶孩子』,孩子好像毒蛇猛獸!如果這社會一直希望這些年輕父母能好好教養孩子,卻又關起門來不讓孩子進到這樣的會場裡,我們要怎麼教孩子?這樣的吵鬧,我覺得根本就是天籟,很正常,如果我們想要以孩子為主題、父母要學習、卻讓這些主角是被拒於門外的,這是非常弔詭的一件事……希望未來有關親職講座跟兒童有關的,可以友善開起門接納想學習的父母。」

身為兩個孩子的媽,演講主辦者劉宗瑀說自己對社會眼光也有非常深刻的感受,憶起一次帶老二去餐廳吃飯,他感冒,在餐廳大哭崩潰尖叫摔東西──「那當下我能做的反應是什麼?我把他夾起來像橄欖球衝出去,因為我感受到旁邊四面八方射來殺意的眼神!」

「我們為何會對於一個,在一個場合這年齡會做的自然反應,周圍人完全怪罪說這是你爸爸媽的責任、家裡沒管好……這很容易變成小朋友教不聽就全部都要把壓力壓在父母身上,如果你適度給一點幫助、轉換、包容,當下壓力點會很釋放開來的。」劉宗瑀嘆。

在學會以大人的方式溝通以前,孩子以哭鬧來表達情緒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在徹底理解這世界以前,孩子也會用玩的方式來認識。帶孩子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王薇君也坦言家長難免情緒炸開,但若社會能對孩子友善些、對心力交瘁的家長伸出援手,是否就能避免一些悲劇產生?

「法律是不能保護兒少的,只有我們自己硬起來才能保護兒少。」王薇君直言。硬起來,給社會多一點溫暖與幫助,這是王薇君7年多來相當渴求看見的改變。

喜歡這篇文章嗎?

謝孟穎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