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昭能觀點:優秀高中生出走潮,教育科技兩大部狀況外!

2019-03-26 06:50

? 人氣

台大校長管中閔南下台中爭取學生,並為高中生出國潮警訊。(資料照,甘岱民攝)

台大校長管中閔南下台中爭取學生,並為高中生出國潮警訊。(資料照,甘岱民攝)

近年來除了優質教授不斷被「重金挖腳」,不知不覺間我們優秀高中生出走問題,也成了高教發展的重大危機警訊,最嚴重的是如此態勢根本還沒「觸底」,因為主政者還沒對症下藥!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話說台灣大學校長管中閔日前在校務會議上表示,建中每年有15-18%的人出國深造是「可怕的警訊」。教育部高教司司長朱俊彰「立馬」出面回應指稱,沒那麼「誇張」啦

是嗎?或許管中閔真的是誤將「申請出國人數」,解讀為「實際出國人數」,但是高中生出國留學人數真的不容小覷耶!且讓我們話說從頭!

例如根據教育部統計,應屆高中生赴海外(含中國大陸)念大學的人數,從2012年的858人,2017年增至1584人,人數幾乎翻倍。又根據香港教育資助委員會統計,香港八間研究型大學的學生中,來自台灣的全日制(不含交換、短期交流)學生人數從2010年的76人,一路暴增,2017年有643人,成長八倍多。(2019-03-24聯合新聞網;文章提供/遠見)

尤其重要的是以前出國留學,是大學畢業生為了念碩博士才考慮的選擇,現在已經提早到高中畢業生了。以教育部統計處的相關資料來說,高中生出國念大學的人數,從101年的858人至105年大幅增加至1千478人,5年成長了72%(陳珮雯,親子天下,2018-04-17)。

再讓我們再看看國際教育交流協會(IIE)與美國國務院教育與文化事務局公布的「2018國際教育交流門戶開放報告」,統計顯示赴美留學台灣學生人數達到22454人,在2017–2018學年度連續第三年成長,比去年21516人成長了4.4%;其中赴美攻讀研究所的佔總人數41.1%,大學部則占31.2%,都呈現成長趨勢 (2018-11-14自由時報記者呂伊萱台北報導)。

優秀高中生出走,問題真的很嚴重,不是嗎?

教育部高教司司長朱俊彰,出席20180909-國教行動聯盟大學入學制度108學年度新措施座談會。(陳明仁攝)
教育部高教司司長朱俊彰說,高中生比國比例還在常態之中。(陳明仁攝)

面對管校長的憂心,教育部高教司司長朱俊彰還進一步「辯解」說,國內高中學子出國人數,確實隨著高教國際化市場而逐年上升,但去年總高中生約24萬多人,僅2142人出國,占比不到1%,仍在常態範圍內(2019-03-24自由時報記者吳柏軒台北報導);言下之意,「還好啦!」

報告司長:問題的真正核心是近年來,優秀高中生出走人數「急遽攀升」,更嚴重的是如此態勢根本還沒「觸底」耶!您真的都沒看到嗎?「面對問題只能接受問題,接受問題才能解決問題」,逃避只會讓問題更加惡化啦!

另一方面,再就教育部面對問題的層面論,朱俊彰強調,一方面給「打國際盃」學校更多資源,也會改變教學環境,提供更多創新作法,拓展視野、加強產學合作,提供更好職涯規劃,相信學子未必一定要出國才能有好發展。(2019-03-24自由時報記者吳柏軒台北報導)

問題是如此這般的政策,我們就可以把學生留在台灣?哪那麼簡單?去問問那些出國的高中生與家長們吧!

面對優秀高中生出走的「可怕警訊」,「天真」的還不只是教育部!例如台大說,新學年將增設新生及補助出國交換的獎學金,同時將新建學生宿舍(2019-03-24聯合報記者連線報導),真的以為這樣就可以免除「坐以待斃」危機?唉!

問題是高中生出走顯然已經成了一種「風尚」,現在才「出手」已經來不及了,更重要的是根本不會有「路用的」啦!

關鍵是台灣高教環境惡化是整體性的,教授出走如此,高中生出走何嘗不然?

20190223-2019大學暨技職校院多元入學博覽會上午登場,吸引不少應屆高中生前往參觀。(蘇仲泓攝)
2019大學暨技職校院多元入學博覽會,吸引不少應屆高中生前往參觀。(蘇仲泓攝)

以高中生出國留學來說,姑且不論中國大陸的激進策略,除了快速崛起的香港與新加坡「名校」積極來台招生,本來就是世界頂尖的日本高校,近年來因為「學生缺很大」,對我們的學生(與家長)也「頻送秋波」。

另一方面,多年來在政治「蹂躪」之下,我們本來資源就很有限的大學,品質與聲望急速向下沉淪。還有,在M型化社會發展的情勢下,我們有錢的家長(尤其是在明星高中與私立高中)也越來越多,對出國習以為常的他們來說,讓孩子出國留學本是「理所當然」的選擇,不是嗎?

「麻煩」的是面對此情此景,我們的主事者教育部與科技部始終「搞不清楚狀況」,事到如今依舊在「瞎忙」,只懂得「當大爺」到處撒錢(例如玉山計畫、哥倫布計畫、愛因斯坦計畫),以為如此這般我們就有了國際競爭力。

殊不知無論是教授或高中生,留下或吸引他們的「國際競爭力」,有賴務實的「基本功(政策)」,尤其是「優質」的學術研究與高等教育環境。

進一步說,面對台灣當前高教發展頹勢,與其推出短視近利的「急就章計畫」,不如趕緊回歸高等教育的「基本面」。例如政治正確性思維OUT,以確保學術與高教自由環境;去除管理大學的「緊箍咒」KPI:重質不重量,以純正高等教育思維合理分配資源:與其追求第一,不如打造唯一;國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根基:培植高教競爭力從小開始…等。

不此之圖,不僅無力可回天,還浪費了如此珍貴的有限資源,叫我們的高教情何以堪?唉!

重點是教育無法速成,教育工作者(包括學校教與教育行政人員)只能務實的一點一滴的累積;國民教育如此,高等教育何嘗不然?

還有、還有,「錯誤的政策比貪汙更可怕」,衷心奉勸教育部潘部長與科技部陳部長:回頭吧!真的別再「撩落去」了啦!想要搶救我們急速下滑的國際競爭力,諸如玉山計畫、哥倫布計畫、愛因斯坦計畫等「急救」政策,不會有用的!

(純粹出於關心台灣學術與高教的未來,可別誤以為我們在罵人喲!)

*作者為世新大學社會心理系副教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