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開埠兩百年的歷史思辨:英國人萊佛士1819年登陸,帶來的是殖民壓迫還是現代化?

2019-03-25 12:00

? 人氣

新加坡設計科技大學人文、藝術及社會科學系高級講師納茲裡・巴拉維(Nazry Bahrawi )表示:「將1819年作為現代化新加坡的起點是對本地人貢獻的抹煞,特別是馬來族群對新加坡發展所盡的心力。很長的一段時間裡,萊佛士登陸前的新加坡被形容為『沉睡的馬來漁村』,造成『懶惰的原住民』的刻板印象。」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然而,殖民前的新加坡算是相當繁忙與進步。17世紀時,這座島嶼已成為柔佛蘇丹的海軍基地以及貿易港口。」

更深層的理解?

但新加坡政府的開埠200年紀念活動顧問陳大榮反駁稱,這場活動提供了契機,「更深入了解社群、社會、國家以及我們當前的國家定位,是如何從過去演變至今。」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參加開埠200年紀念開幕式時也強調了民族認同感:「沒有1819年,我們可能就不會走上建設這個國家的道路。」

歷史學家覃炳鑫(Pingtjin Thum)則指出,只有少數被選中的人有資格參與建設「國家」和「民族認同感」,其他的新加坡人只能接受現實。

近期出現在社交媒體等平台上有關200年紀念活動的爭論,迫使新加坡官方作出了一些修正,儘管這僅是不觸及內裡的表面功夫。臉書上的「新加坡開埠200年紀念」官方專頁添加了有關布吉人、爪哇人和1922年建立新加坡王國的桑・尼拉・烏他馬(Sang Nila Utama)王子的信息。

不久前,新加坡河畔的萊佛士雕像旁也立起了烏他馬雕像,周圍還有三座代表三個種族領袖的雕像。如今,新加坡政府也希望人民能一同慶祝新加坡長達700年的歷史,並展開歷史對話,不過內容多數是圍繞著1819年。陳大榮表示:「在新加坡700年的歷史中,1819年被視為重要轉折點,新加坡走上了朝現代化發展的不同軌道。回顧新加坡發展史,1819年之前及之後,該年的重要性可以被放在更廣闊的視角中。」

合理化政策

英國對新加坡的殖民統治終結於1963年,新加坡隨後與馬來亞聯合邦、曾是英國殖民地的北婆羅洲以及砂拉越合並成為馬來西亞聯邦。然而,這場結盟由於政治理念差異最終破裂,新加坡在1965年被馬來西亞聯邦除名。在萊佛士登陸200年之際,或許也給人民行動黨政府提供了一個將當年脫離馬來西亞合理化的機會。總理李顯龍表示:「……1819年以來的歷史解釋了為何在分裂後,新加坡不僅生存了下來,而且繁榮發展。」

批評者認為,李顯龍此言是希望合理化人民行動黨的政策、組織和機制,而這三者皆讓人看見殖民時期的影子。覃炳鑫表示:「沿用殖民時期的《內部安全法》等法令、將新加坡定位為資本主義的附庸國、對外國投資的依賴,以及雇用廉價勞工並提供近乎奴役的勞動及生活條件,反映出新加坡的政策基本上就是殖民時期的延續。」

回到新加坡河畔,這座雙臂環胸的萊佛士雕像,似乎正驕傲地看著他所殖民的國度繼續欣欣向榮地發展。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