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專訪林飛帆:我們擋下了服貿,卻沒能阻止保守主義興起

2019-03-19 10:21

? 人氣

她希望藉由《我們的青春,在台灣》讓當初曾參與太陽花學運的年輕人,找回一點當初對改變的期待,並讓沒參與過學運的年輕人,透過這部片子認識這段歷史跟運動,刺激他們的反抗意識。 她表示: 「我當初制作完這部片,對自己的期待便是希望自己不管在任何領域,都有可能做些什麼或改變什麼,讓世界看見台灣的處境。 」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下一個大型社運的契機?

長期研究台灣社會運動的美國學者南樂 (Lev Nachman) 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表示,雖然台灣社會近年來對太陽花學運的討論與關注越來越少,但如果仔細觀察學運領袖在運動結束後的走向,便能發現他們將當初投注在學運的能量, 轉移到創立其他政黨或組織。 他指出:「這些因太陽花學運而創立的政黨或組織,成為許多太陽花成員學運結束後,繼續延續動能的地方。 當他們不再提起太陽花時,並不代表他們不在乎這個學運秉持的價值觀。 他們或許只是換個管道來宣揚這些價值觀。 」

南樂認為,在太陽花學運五周年之際,學運領袖應該重新站出來提醒台灣社會,近期親中勢力的動作對台灣主權與民主的威脅。 他說:「我認為回想起當年參與學運時的能量對太陽花的成員來說很重要,因為現在台灣的社會中,已很難找到那樣強大的社運動能。 」

距離2020年總統大選不到一年,林飛帆和不少社運中人都認為,有必要再串連公民社會推動關鍵的改革,特別是完成《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立法。 他認為﹕「社運圈或獨派陣營需要重建與人民的鏈接,找出與基層溝通的新方法,使他們充權以及明白台灣面臨的新危機。 」

剛剛學成回歸的林飛帆矢志投身政治,但仍在思考用何種方式付諸實踐,包括是否參選立委。 他說﹕「我認為應該從另一個角度看太陽花學運,更深入檢視學運的失敗之處,思考未來該用甚麼新策略,而非只是著眼於學運的成就。 」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