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專訪林飛帆:我們擋下了服貿,卻沒能阻止保守主義興起

2019-03-19 10:21

? 人氣

318五週年座談,島國前進發起人林飛帆。(甘岱民攝)

318五週年座談,島國前進發起人林飛帆。(甘岱民攝)

2014年前靠佔領國會成功阻擋立法院通過《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太陽花學運,今天正式滿五周年。 台灣社會跟政治也在過去五年,經歷了巨變。 在當年的學運領袖眼中,除了人民參與政治的態度有了極大轉變外,台灣也正面臨來自中國的更大威脅。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台灣史上第一個成功佔領國會的太陽花學運屆滿五周年,而當年的學運領袖林飛帆如今學成歸國。 他接受德國之聲訪問時,如此回顧學運的得失﹕「學運主要目標是要阻擋服貿協議,在這方面我們是成功的。 但在更宏觀的層面,在推動整體社會更進步方面,我們卻失敗了。 所以這五年來,我們目睹民粹主義和反建制情緒崛起。 」

回望幾年前,台灣掀起一波又一波公民運動,主導的不少是年青世代。 但時至今日,林飛帆觀察到不少民眾厭倦參與政治,新一代也因為對改革失望而感到沮喪,甚至轉投民粹陣營。 他分析﹕ 「除了執政黨推動的改革未能反映人民心聲外,台灣出現一些民粹領袖,試圖利用人民反政府與反體制的憤怒,來取得民眾信任。 這都使台灣公民社會變得更保守且反對改革。 」

林飛帆認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力推他的統一藍圖,加強滲透台灣公民社會。 相比五年前的服貿協議,今天中國對台威脅更大和緊迫。 除此之外,他也觀察到多位國民黨有意參選2020總統大選的政治人物,除了不斷批評蔡英文的兩岸政策是個敗筆,似乎也已對推動兩岸和平協議達成黨內共識。

面對外部挑戰,這位前學運領袖對未來發展不感樂觀。 至於台灣內部,他認為最大挑戰是保守主義當道﹕「基層仍然非常抗拒改革,人民也更分化了。 進步力量還是少數派,過去五年來,多數民眾甚至變得更保守。 」

讓年輕人對改革重拾希望

憑借著太陽花學運紀錄片《我們的青春,在台灣》在去年金馬影展獲得最佳紀錄片獎的導演傅榆認為,民進黨2016年收割了太陽花學運的能量,卻未能在上任兩年多間滿足人民的期待。 這樣的結果使不少當時參與太陽花學運的年輕人,漸漸對改革失去希望。 她說: 「當時大家期待民進黨上台後,能很快帶來些改變。 然而,他們在各方面都沒達到民眾的期待,所以民眾對他們的期望也很快消退。 這應該是很多人為何2016年投給民進黨,但在去年底的大選沒投給民進黨的原因。 」

在制作這部紀錄片的過程中,傅榆發現了一個自己與多數參與過太陽花學運的年輕人所面臨的盲點,那便是把改革期待投注在群眾運動或群體,但從未自發性的參與改革。 她認為這個盲點也是台灣的公民社會不健全的原因。 她指出: 「台灣的社會依然缺乏許多認為自己是公民,以及真正認為自己做的事情能改變什麼的人。 公民的義務不單單是去投票而已。 」

她希望藉由《我們的青春,在台灣》讓當初曾參與太陽花學運的年輕人,找回一點當初對改變的期待,並讓沒參與過學運的年輕人,透過這部片子認識這段歷史跟運動,刺激他們的反抗意識。 她表示: 「我當初制作完這部片,對自己的期待便是希望自己不管在任何領域,都有可能做些什麼或改變什麼,讓世界看見台灣的處境。 」

下一個大型社運的契機?

長期研究台灣社會運動的美國學者南樂 (Lev Nachman) 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表示,雖然台灣社會近年來對太陽花學運的討論與關注越來越少,但如果仔細觀察學運領袖在運動結束後的走向,便能發現他們將當初投注在學運的能量, 轉移到創立其他政黨或組織。 他指出:「這些因太陽花學運而創立的政黨或組織,成為許多太陽花成員學運結束後,繼續延續動能的地方。 當他們不再提起太陽花時,並不代表他們不在乎這個學運秉持的價值觀。 他們或許只是換個管道來宣揚這些價值觀。 」

南樂認為,在太陽花學運五周年之際,學運領袖應該重新站出來提醒台灣社會,近期親中勢力的動作對台灣主權與民主的威脅。 他說:「我認為回想起當年參與學運時的能量對太陽花的成員來說很重要,因為現在台灣的社會中,已很難找到那樣強大的社運動能。 」

距離2020年總統大選不到一年,林飛帆和不少社運中人都認為,有必要再串連公民社會推動關鍵的改革,特別是完成《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立法。 他認為﹕「社運圈或獨派陣營需要重建與人民的鏈接,找出與基層溝通的新方法,使他們充權以及明白台灣面臨的新危機。 」

剛剛學成回歸的林飛帆矢志投身政治,但仍在思考用何種方式付諸實踐,包括是否參選立委。 他說﹕「我認為應該從另一個角度看太陽花學運,更深入檢視學運的失敗之處,思考未來該用甚麼新策略,而非只是著眼於學運的成就。 」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