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共和通訊》面對極權主義興起,走向民主的〈現代化理論〉還實用嗎?

2019-03-20 07:00

? 人氣

然而,現代化理論也招受諸多強力的批評。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首先,它並未有一定的預測模型,對於國家轉型的時機、速度、條件,都沒有嚴謹的規範,只是概括性的認為:國家一旦開始改善經濟,因為各條件使然,經濟社會狀態日趨成熟,最終將走向民主。

再者,現代化理論難以解釋蘇聯共產國家民主化,在共產政權統治之下,採行的是國家主導的計畫型經濟,市場經濟並不存在,國家(共產黨)囊括了社會上所有資源,私營企業被禁止運行,更遑論中產階級的存在。但是在沒有中產階級以及市場經濟的情況下,共產陣營依然走上了民主化一途。因此,批評者認為,現代化理論所預設的前提,並非國家轉型的一定真理。

第三,有些質疑者指出,國家現代化並不是只能發展出民主體制,也有可能導致極權的產生。以歷史為證,二次大戰前的德國與日本,均歷經工業高速成長,向外擴張並發展軍國主義,過程中形成了威權深化。蘇聯則在史達林領導下的五年計劃,成功迅速工業化,搖身一變成為工業大國,使得蘇聯建立起成為了繼美國之後的第二強工業體系,卻也成為極權主義的輸出者。

最後,現代化理論雖然對於成功的民主案例有強大的解釋力,但對於那些遲遲未發生政治改革,又發展良好的國家卻又是一籌莫展,無法適用於專制的現代化國家。比方說,中國的經濟已有驚人的增長,時至今日,已有了可觀的中產階級,現代化程度也遠遠超越民主大國印度,為何遲遲沒有出現民主化的徵兆?同樣地,為數不少的石油輸出國與新加坡已列為已開發國家之林,民主仍是未竟之功。是什麼讓他們脫離民主現代化機制的控制?因此,富裕且穩定的專制國家成為了現代化理論的難解之處。

鄧小平被視為中國改革開放的舵手。(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鄧小平被視為中國改革開放的舵手。(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中國大陸在改革開放以後呈現驚人的發展,現代化成績有目共睹,也與西方經貿接軌甚深,但遲遲未見民主改革聲浪。」

如果對於上述現代化理論的批評稍作整理,大致可歸納出理論存在的爭議點:

一是不夠嚴謹,缺乏一定的規則解釋民主化的進程。

二是它不能解釋民主化的全局,像是蘇聯的政治轉型就難以自圓其說。

三是現代化並未保證民主化,也有邁向極權的可能。

四是對於發展良好的極權國家,它似乎無法解釋理論失效的原因。

針對上述問題,即可導出兩種情況。

首先,未清楚理解現代化理論的定義,導致出錯誤的結論或是濫用。

再者,民主現代化並不是單一路徑,實際情況仍有其他機制制衡的存在。因此,以下我們將對現代化理論的質疑提出解釋與看法。

 近期學者就發現民主化成本因時代差異很大,第一波與第三波民主化所面臨的人均所得、平均生產力、貿易自由度、都市化程度,甚至是面臨的國際情勢都差之甚鉅。因此,民主現代化沒有一定的發展路徑是理之當然。這反而能看出民主現代化理論的普遍性,勝過了個別國家的特殊性,不應條件的改變而失去作用。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