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認識戰爭與科研:《軍事科技幻想工程》(1)

2019-03-23 05:10

? 人氣

有趣的是,當時ARPA為了避免共產黨勢力在越南的擴大所投入的祕密行動「敏捷計畫」和為了偵測蘇聯核子試爆的地震分析研究「維拉計畫」,還有之後族繁不及備載的幻想工程,雖然多數以失敗收場,計畫主持人甚至入獄服刑,但無心插柳的技術研發,像是ARPANET和戰場模擬技術,成為現在家家戶戶使用的Internet和參謀部門定策控軍決勝於千里之外的憑藉。無論是ARPA以及後來改名的DARPA,總是有辦法在重大時機出現的時候提出有可能解決問題的大手筆。為何會如此呢?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如本書所提及的,美國總是有敵人要對付,隨時要做好打贏戰爭所需的準備。與蘇聯進行長時間有可能毀滅人類的軍備競賽,在蘇聯解體之後必須尋找另外的敵人,三不五時要找理由出兵教訓一下不聽話的國家。不滿美國的恐怖組織,以及支持恐怖組織的國家,當然也需要教訓。而任何想與美國爭世界霸主地位的國家,如80年代經濟強盛的日本,近年迅速崛起的中國,也都是美國的敵人。而戰爭的形式,已經從大型武器的戰場延伸到巷弄戰、經濟貿易戰、網路資訊戰,甚至進化到以人工智慧支援作戰的時代。

看完這本書,讀者應該可以體會到打贏戰爭的代價何其之大!不僅僅只計算軍備武器的採購維運以及人員的傷亡損失,幕後軍事科技的鉅額研發成本更是天文數字,「DARPA研發模式」不見得是美國政府對外宣稱的或是一般人所認知的成功方程式。諷刺的是,DARPA在冷戰時期所推動的各種幻想工程(雷根的星戰計畫)所浪費的公帑之多,也被某些人視為耗損蘇聯經濟、造成蘇聯解體的大戰略而沾沾自喜。而且在正面表列各種對世人有益的研發成果的同時,究竟有多少不為人知、不應該存在的黑計畫正在執行中?

脫離不了戰爭,是DARPA的宿命,為了贏得戰爭而不擇手段編織幻想工程,似乎也成為DARPA擅長的工作,而DARPA存在的價值為何?作者並沒有明確的解答,筆者在此也不想提出我的看法來影響閱讀者的心情,畢竟軍事科技、人工智慧和水一般,可以載舟亦可覆舟,端看如何利用。從本書所描述的人物和事件,我們知道歷任DARPA首長的思維南轅北轍,計畫主持人的構想天馬行空,但即便是有瘋狂的傾向,所幸似乎是好人居多——或許這就是DARPA沒有影響戰爭的實質大作為,卻能夠持續從事前瞻研發的DNA。往好處看,DARPA所構思的許多幻想工程至今仍未實現,未嘗不是一件好事。與其擔心DARPA正在做的幻想工程會如何影響未來,筆者期待人民和科技界透過開放與分享去形成正面的力量,以提升社會的境界和型塑大家所希望的未來。

*本文選自莎朗.魏因貝格新書《軍事科技幻想工程》,由周商出版,台大資訊工程系暨網路及多媒體研究所教授洪士灝為本書所寫的推薦序。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