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進「大碗」的漫畫家:《從諷刺漫畫解讀日本統治下的臺灣》選摘(1)

2019-03-21 05:10

? 人氣

「大碗」(臺灣)航行的方向目標,也就是遠方的水平線,是宣告新時代來臨的朝陽。坐在手握船舵的島民(孩子)身旁,是望著水平線而面露感動之情的統治者「長官」(大人)。(遠足提供)

「大碗」(臺灣)航行的方向目標,也就是遠方的水平線,是宣告新時代來臨的朝陽。坐在手握船舵的島民(孩子)身旁,是望著水平線而面露感動之情的統治者「長官」(大人)。(遠足提供)

一幅畫作,勝過千言萬語。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從明治時代開始,由西方人繪製、以日本為題材的諷刺漫畫,例如一八八七年喬治.比果(Georges Ferdinand Bigot,譯註:法國畫家、漫畫家,一八六○—一九二七年)的作品《釣魚樂》,蘊藏其中的訊息、時代趨勢和氛圍等,至今仍鮮明可見,是現今想要瞭解當時歷史的重要資料。光是匆匆一瞥,就能夠攫取觀者的視線,勾起會心一笑,並讓人忍不住去思考,隱藏其中的奧妙與深意。

諷刺漫畫就是有如此神奇的魅力。

不久,日本人也開始繪製諷刺漫畫,從明治時代至大正期間,也就是在所謂大正民主的潮流下,諷刺漫畫成為時代的新寵兒。當時(一九二五年一月)一位住在臺灣的日本人,畫了一幅諷刺漫畫。

一艘狀似大碗的船隻,漂流在沖繩南方風平浪靜的東海之上。

大碗上以日文片假名寫著「タイワン」,這艘大碗船隻的名字。

大碗(たいわん,taiwan)與臺灣(タイワン,Taiwan)的日文發音相同,可見繪者在漫畫構圖中巧妙運用文字遊戲的幽默。

從「自立」走向「自轉」的臺灣

像是一寸法師所搭乘的碗公船,就這樣在無風無浪的大海上漂浮,在財政方面仰賴日本內地,稅制方面也享有優待。

實際上,就像是財政上的寄生蟲。

在前文提及的漫畫家比果特,繪製「釣魚樂」的八年後,明治政府在首次的對外戰爭中取得勝利,從中國清朝政府手中,獲得第一塊殖民地──臺灣。然而,臺灣這塊土地是連清朝政府也視為「化外之地」而置之不管、統治困難的島嶼。島內不只是瘧疾、傷寒等傳染病肆虐,以山岳地帶為中心,還存在著嚴重的「蕃害」──屬於馬來.波里尼西亞語族(Malayo-Polynesian languages)的原住民,有獵人頭的風俗習慣;加上颱風暴雨時的洪水災害、缺乏蓄水設施(水庫、埤塘等)所導致的乾旱等,氣候及地理環境上的惡劣條件,令來到此地的新手望之卻步。另外,港灣、道路等交通設施也尚未整備完全。來自對岸中國的福建等華人及其後裔,長期生活在島嶼西部平原,他們與惡疾和原住民交戰、共存。

基於這些狀況,日本議會中甚至有人提出將臺灣賣給法國的意見。不過,最後日本政府依舊決定,即使在首年度必須投入國家預算四分之一以上的鉅額經費,也要在這個比九州面積稍大的島嶼上整頓基礎設施、改善衛生環境。將臺灣納為殖民地的十幾年後,凌駕於日本內地的近代市街終於誕生,並且此時臺灣在財政面上終於得以獨立。儘管如此,臺灣的賦稅仍舊比日本內地輕;另一方面,眾議院議員選舉法也尚未施行於臺灣,地方自治制度也不存在。對日本而言,臺灣無疑是本國以外的地區,也是一個殖民地。

然後經過了十年的時間,臺灣來到日本的大正時代。

在對俄戰爭上消耗不少國力的日本,正面臨財政危機的困擾。接著在第一次世界大戰、關東大地震後,面對經濟蕭條的狀況,國家財政更是雪上加霜。當日本從德國手中獲得密克羅尼西亞(Micronesia),開始向南洋地區發展之際,也就理所當然地對臺灣抱持著冀望──從「自立」走向「自轉」,期盼能為日本的利益做出有效的貢獻。

因此,這個過往只是依賴日本內地而漂浮在大海上的「大碗」,如今則備有名為「高雄」的引擎──臺灣南部經濟的中心,至今仍是世界屈指可數的貿易港口;以及名為「基隆港」的船首──臺灣北部的玄關港口。高雄與基隆這兩處港口,是以農作物資源(例如由日本帶來的種子,經過品種改良的甘蔗和稻米等)輸往日本本土或出口,以及產業貿易的據點為基礎而興盛發展。

此外,操縱著這艘「大碗」的是島民。

「至今在海上漂浮著的大碗(臺灣),是浮是沉,是進是退,端看舵手之能耐,絲毫不能掉以輕心。」

在島民手中所端握的船舵上,寫著「市政實施」四個大字。自一九二○年(大正九年)起,過往並未實施於殖民地的法律,以特別法的形式頒布,刺激了島民的市民意識。島民背後的袋子上寫著「產業貿易南支南洋發展」,裡頭承載了滿滿的期待,幾乎快要迸出大碗的船身。

所謂的「島民」,意指居住在臺灣,屬於統治階層的日本人(內地人),以及被統治者階層的臺灣人兩者。在人口比例上(大正九年,一九二○年),臺灣人約有三百五十萬,內地人有十六多萬,臺灣人的人數(其中也包含了少數的原住民人口,大約在百分之十以下)明顯勝過日本人的人數。不過,在諷刺漫畫的構圖中,島民經常是站在「被指導的兒童」的一方,日本人的角色則大都是「指導者的大人」,正如坐在島民身旁,穿著制服、戴著官帽、留著鬍子的男子,象徵著臺灣總督府等統治者階級。

如此,將島民繪製為「小孩」形象的圖畫,同時也象徵臺灣所處的狀態。

說穿了,臺灣就是一塊殖民地,即使從自立走向自轉,也不可能被賦予自治的權力。就算賦予了有限度的市民意識,臺灣仍舊必須是一個在日本政府監督、控制之下的孩童。但另一方面,在日本統治階層內心的某個角落,卻也存在著希望臺灣能夠再多成長一些的矛盾心理。

堆疊在「大碗」中的,還有這些無法用雙眼看見的行李。

所謂的矛盾,更是堆積如山地展露在臺灣人的眼前。移居至臺灣的內地人,包括官僚、知識工作者,甚至勞工、貧民,在業種和身分上可說是五花八門、琳瑯滿目,但是因為來到臺灣這塊殖民地,明顯地在社會地位上有所差別。這些內地人在教育、就業等各種層面上享有特別待遇。正好就從繪製這幅漫畫的時期開始,臺灣人提出改善的要求,並且在大正民主、自由的時代潮流推波助瀾之下,高呼設置臺灣議會和實現地方自治制度的反日、民族主義運動。

另一方面,在日本政府「內地延長主義」之下,以「內臺融合」及「一視同仁」的口號推進殖民地政策,加速實現了臺灣人教育機會的提升。

此時也是日本在臺灣治理上的重大轉換時期。

在島上扎根的內地人,萌生出「灣生」的新意識,臺灣成為另一個新故鄉,如此一來,愈來愈多的矛盾也不斷在灣生眼前顯現出來。大正民主風潮對臺灣的社會、政治情勢、風俗等層面,帶來十分劇烈的變化,在這個過渡期,任何人都無法「掉以輕心」,因為所有的族群都實際地感受到變化與紛擾,社會上足以作為諷刺漫畫的題材,當然也就俯拾即是。

於是,報紙的諷刺漫畫就在臺灣這塊殖民地上正式登場,形成一股風潮。

繪製這幅「大碗」漫畫的作者,是一位出身內地的無名畫家,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一九一六年(大正五年)偶然來到臺灣,參觀日本政府在臺灣施政二十週年紀念的物產博覽會──「臺灣勸業共進會」(展覽期間為四月十日至五月九日),然後決定在臺灣定居。

jpsd111jjkkm:一面說著:「你們是聰明的孩子,要好好學習啊!」一面撫摸著孩童的「臺灣統治根本方針」之手,其指尖上,寫著「嚴正、見識、信義、德性、愛」。(遠足提供)
jpsd111jjkkm:一面說著:「你們是聰明的孩子,要好好學習啊!」一面撫摸著孩童的「臺灣統治根本方針」之手,其指尖上,寫著「嚴正、見識、信義、德性、愛」。(遠足提供)

國島氏的旁觀者視角

自明治時代晚期至大正期間,學習美國風格諷刺漫畫的北澤樂天,成為日本現代漫畫的始祖,諷刺漫畫風靡於當世。

在這段期間,訂購報紙的讀者急速增加,時事新報社在一九二一年(大正十年)創刊《時事漫畫》,報紙諷刺漫畫這種嶄新的類型(genre)應運而生。北澤樂天活躍於報紙諷刺漫畫,繪製了許多傑出的作品。被福澤諭吉相中才能的北澤樂天,因《時事新報》而名聞遐邇,並在一九○五年(明治三十八年)創刊諷刺時局的雜誌《東京頑童》(東京パック),於翌年由原本的月刊改為雙週刊,擁有廣大的讀者群,後來甚至在外地接連創刊《臺灣頑童》(台湾パック)、《高砂頑童》(高砂パック)、《京城頑童》(京城パック)等期刊。

同一時期,經過日本二十年殖民統治的臺灣,雖然有前述漫畫雜誌的發行,但在報紙上還未出現漫畫的刊載。來自日本內地的畫家國島水馬(本名:國島守),在臺北的小酒館與報紙記者友人談話之際,對於臺灣報界的無漫畫刊載的現狀感到相當驚訝。後來,國島氏被推薦前往臺北唯一的日刊報紙──《臺灣日日新報》擔任「漫畫記者」,並下定決心丟棄了返回日本的船票。

這或許就是所謂的緣分。在日本發生大逆事件後,社會上的言論自由受到箝制,日本的諷刺漫畫走向低潮,但在大正民主風潮的吹拂之下,又開始為諷刺漫畫增添新的助力(關於大逆事件與諷刺漫畫的歷史,將於第七章詳述)。加上翌年(一九一七年)俄國發生革命運動,大正民主風潮的氣勢更波及政治社會的各項層面,可說是日本歷史上重大的轉換期。

關於國島氏的身世,以及來臺前的經歷等資料,如今已不復在;換句話說,國島氏是個充滿謎團的人物。據推測他應該是在三十幾歲時抵達臺灣,從他的照片和肖像畫來看,能夠得知他的面貌特徵如下:人如其名,擁有修長的馬臉、象徵聰慧的寬廣額頭、細長銳利的眼神,以及大大的鷹勾鼻和闊嘴,從面相來看,應為孤高固執的面相。

當時,國島氏以「水馬生」「水馬」的筆名,繪製或書寫風景畫、人物肖像畫、附有諷刺畫的遊記及文章。其後約二十年間,他是臺灣最大報社裡唯一的報紙諷刺漫畫家,針對政治、經濟、風俗、社會百態與國內外各大事件等主題,以詼諧、揶揄的筆法,繪製出色的諷刺漫畫,連載於報紙上。其精湛且千變萬化的手法,讓人不敢置信全是出自同一位畫家之手。他以富含幽默與人文主義為出發點,試圖博君一笑。雖然國島氏特別擅長揶揄政治和經濟上,不過在另一方面,他對市民生活觀察入微的視角,也讓他的作品成為了解當時臺灣社會的寶貴資料。

在國島氏渡臺時,臺灣已急速發展,並且以帝國政府的南進基地之姿,成為日本政府獎勵國人由內地移居的新天地。此外,從安定度和幸福度這兩個層面來看,從國島氏渡臺到九一八事變後昭和時代的動亂期,這段時期的臺灣儘管只有短短的十五、六年,卻可說是最美好的時代。這同時也是大正民主的生命歷程,以及臺灣報紙諷刺漫畫的一生。

由此看來,國島氏算是十分的幸運。他的漫畫作品是從「外地」──臺灣來觀看時事,成為理解當時臺灣社會相當貴重的史觀角度和資料而被留存下來。

說到緣分,讓筆者感到更為奇妙的,是當時與現今日本正苦於東日本大地震、不景氣,以及政治不安的狀況十分相似。二○一一年日本東北發生大地震,來自臺灣一般民眾的募款援助金額超越二百億日圓,高居各國捐款金額之首,讓日本民眾深深感動,想必大家還記憶猶新。關東大地震發生之際,儘管當時正處於經濟蕭條,但是以臺灣原住民為首,許多臺灣人也紛紛慷慨解囊,來援助帝都的重建。筆者得知這項史實後,就像是站在時代的鏡子前,照映出現在與過去的痕跡,感覺十分微妙。

當然,因為此次震災,才首次將關心的視線投向臺灣的日本人,想必也不在少數。日本的男女老幼和商業人士前往臺灣數日,享受美食與休閒旅行,或是走訪日本殖民政府過去在臺灣所留下來的遺跡。另外,各國前往臺灣觀光的人數,其首位寶座雖然被開放個人旅行的中國所佔,但在臺灣當地平均每位觀光客所花費的金額,日本人依舊是居於首位。日本與臺灣在外交上並無正式關係,但日本與特殊地域的臺灣依舊維持著緊密的交流。

如此的臺灣,在一九四五年以前,約有半個世紀都處在日本的統治之下,當時日本統治者的形象讓人有些難以想像。然而,諷刺漫畫是以圖像呈現,能夠從視覺上直接進入我們的意識。過往關於日本統治臺灣的時代記憶,雖然已有許多豐富且多樣化的成果,但未出現從諷刺漫畫切入的視角。不論讀者是否對臺灣熟悉,本書應該都能夠提供一些新鮮的發現。

另外,在本書中,筆者將那時住在臺灣的日本人以當時的名稱「內地人」或「日本人」稱之;同樣地,被稱為「本島人」的臺灣人,也使用「本島人」和「臺灣人」,兩種名稱皆為同義。

那麼,讓我們坐進這只「大碗」,展開航行的旅途吧!

jpsd111jjkkm:《從諷刺漫畫解讀日本統治下的臺灣》平面書封。(遠足提供)
《從諷刺漫畫解讀日本統治下的臺灣》平面書封。(遠足提供)

*作者坂野德隆,生於1962年。曾任英語報社《日本時報》(The Japan Times)記者,1993年出版懸疑小說《器官捐贈的野獸》,以小說家的身分出道。2001年起,移居臺灣等地,本文選自作者新著《從諷刺漫畫解讀日本統治下的臺灣》(讀書共和國)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