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LGBT知識就會變同志? 美國性教育專家:無研究支持此論點

2019-03-09 09:10

? 人氣

美國性教育專家亞伯直言,毫無研究支持學習LGBT內容會讓小孩變成同志(AP)

美國性教育專家亞伯直言,毫無研究支持學習LGBT內容會讓小孩變成同志(AP)

性別平等教育是否應納入LGBT內容,在台灣引發熱議,反對者甚至發動公投,強烈拒絕在小學及國中階段教導LGBT議題,而美國性教育專家、印第安納大學布魯明頓分校公衛學院副院長威廉.亞伯表示,現在小孩生在更多元、對性多元接受度和理解度更大的世界,深信教導LGBT議題相當重要,強調是否讓小孩接受LGBT教育不是主要問題,因為孩子早能從許多管道獲得不同資訊。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LGBT議題應納入性教育

「問題不在於小孩是否應該接收這些(性平及LGBT)資訊」,亞伯(William L. Yarber)接受《風傳媒》時表示,「他們早就能從家中及學校以外的地方得到資訊,不過家中教導和學校提供正確、健康的教育機會才是最主要的」。亞伯也說,部分家長或團體認為教導多元性別內容,可能「導致」或「准許」孩子「變成」家長不接受的性別認同或性傾向,「毫無研究支持這項論點」。

美國美國印第安納大學愛滋病/性病傳染防治中心資深主任威廉.亞伯(大家出版提供)
美國美國印第安納大學愛滋病/性病傳染防治中心資深主任威廉.亞伯(大家出版提供)

對於哪個年齡層適合開始接受性教育,亞伯坦言難以給出明確的年齡層,因為隨著愈來愈多元的性別和性傾向,加上接受度提高,孩子更能接觸這些議題,像是可能朋友的雙親就是性別認同與性傾向多元的人,加上社群媒體傳遞資訊迅速,孩子更能接觸這類議題,並產生好奇。亞伯表示,大致上適合在小學高年級至國中開始進行性教育,並持續到高中。

20171028-2017台灣同志遊行,以標語倡導性平教育重要。(顏麟宇攝)
2017台灣同志遊行,以標語倡導性平教育重要。(顏麟宇攝)

性興奮、性高潮入課綱

亞伯曾3度出任美國國家性教育課綱小組主席,針對人類發展、關係、技能、性行為、性健康、社會與文化6個領域,擬定關於性教育的綱要,依據5至8歲、9至12歲、12至15歲及15至18歲四個年齡層,提出適合各年齡層的內容,「整體來說要達成共識有點難......我依然記得性興奮與性高潮這個題目具爭議,問題不在於要不要教,而是哪些特定資訊可以列入,且可到哪種程度」。

亞伯表示,對於性興奮和性高潮的課綱仍有達成共識,且沒有收到負面評語,「全球有6個國家套用此課綱,台灣或許想自行制定課綱,就我在台北國際書展活動接觸到的人,以及與台灣性教育人士交流,相信台灣教育者歡迎有適用於12年國教的性教育課綱」。不過隨著時代在變,教育內容也會增加新資訊,亞伯說,近年關於性向與性別認同有更多觀點,應被納入課綱。

20170512-婦女新知「孩子最大的恐懼:性別平等教育做得不夠好!」記者會,行動劇戴上象徵歧視的眼鏡,說明反對性平教育是歧視。(甘岱民攝)
婦女新知「孩子最大的恐懼:性別平等教育做得不夠好!」記者會,行動劇戴上象徵歧視的眼鏡,說明反對性平教育是歧視。(甘岱民攝)

家是最適合性教育的地方

「許多提倡性教育的人都深信,更完整的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IV)與性病(STI)防治,以及非預期懷孕等資訊,應被納入性教育內容」,亞伯稱,「但『真實』、可理解的性教育內容,應包含上述6個領域、4個年齡層分類更廣的資訊。」此外,亞伯坦言,美國也有家長害怕小孩接觸性教育而影響行為的情形,「很不幸,多數家長都沒有準備好與子女談論性」。

亞伯直言,部分家長對於與子女談性感到不自在,「但最適合進行性教育的地方就是家庭......而父母必須『有問必答』,當小孩首度提出問題時,第一個反應是謝謝提問,並稱讚是個好問題......希望父母能夠從確實、可信的來源學習新知,並以自信、非假設態度回答問題......像是子女若問了有關自慰的問題,父母不該假設小孩有此行為才提問,如果不知道答案,應直接說不知,查資料後再回答」。

美國美國印第安納大學愛滋病/性病傳染防治中心資深主任威廉.亞伯(大家出版提供)
美國美國印第安納大學愛滋病/性病傳染防治中心資深主任威廉.亞伯(大家出版提供)

性教育者必備:正確知識、正面想法

「性教育者必須承諾提供正確,且適性發展的性資訊」,當被問及性教育者應注意哪些事項,以及如何培訓,亞伯回答,「一個好的性教育者是幫助學生逐漸理解性,也就是說,這位教育者要懂得性在生活中的意義與扮演的角色,能夠接受並認定性是自己的一部分,用分享的模式談論性,讓學生了解性是人類自然、必要、完整的一部分」。

亞伯提到,提供專業性教育的主要挑戰是要有足夠且受過訓練的教育者,「我的部分研究指出,要在學校進行更完整的性教育內容,教育者對性的偏好觀點不是重點,而是要有正面、健康的想法」。亞伯強調,性教育者是否結婚、有無子女、性別為何都不是提供更完整性知識的影響因素。由於性教育者必須有正確知識,因此要接受「性態度重建模式」(sexual attitude restructuring)訓練。

20171028-2017台灣同志遊行,北路線經過教育部時將訴求婚姻平權、及支持性平教育的紙條貼於教育部門口。(顏麟宇攝)
2017台灣同志遊行,北路線經過教育部時將訴求婚姻平權、及支持性平教育的紙條貼於教育部門口。(顏麟宇攝)

透過「性態度重建模式」訓練,可以評估性教育者是否對性有偏見、刻板印象、自我中心或我族中心(ethnocentric)等意識形態,這些才是會妨礙客觀知識傳遞的因素。不過在網路科技時代,小孩隨手能接觸關於性的資訊,對此亞伯表示,網路確實有能獲得更多資訊,甚至保有隱私的優點,但問題是學生要能辨別資訊是否正確可信,「可惜情況並非如此」,「面對面進行性教育也有很多模式比較好」。

喜歡這篇文章嗎?

簡恒宇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