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地緣政治里程碑》從設立大使館、天安門事件到中美貿易戰 美中關係40年回顧與展望

2019-03-03 12:53

? 人氣

美國工商界展開強大遊說攻勢,呼籲支持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貿易與人權議題脫鉤後,美中關係以經貿合作為「壓艙石」的局面逐漸形成,兩國經貿關係不斷升溫。美中關係在1990年代的其餘時期大體穩定,儘管其間發生了圍繞台灣的兩次危機。

1997年10月,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華盛頓與北京宣布致力於發展建設性的戰略夥伴關係。次年6月至7月,柯林頓總統對中國進行了為期9天的訪問。

柯林頓的那次訪問令謝淑麗(Susan Shirk)至今難忘。「因為中國方面非常大膽,中方電視直播了江澤民主席與柯林頓總統的聯合記者會……我記得大約持續了一個小時,是非常坦率的。他們還破天荒地允許柯林頓總統到北大演講,並且對公眾電視直播。它展示了中國領導層和江澤民的自信。在那件事上我給中國加很多分。它讓美中關係受益良多。柯林頓總統當時對美中關係感到非常有信心,非常積極。」她對美國之音說。謝淑麗當時擔任副助理國務卿,她現在是美國知名的中國問題學者。

與此同時,美中兩國的經貿關係越來越緊密。到1997年,中國對美國出口總額達到379.7億美元,順差210.1億美元,佔該年中國總貿易順差404.2億美元的一半以上。在美中貿易中獲益匪淺的美國工商界展開了強大的遊說攻勢,呼籲柯林頓政府和國會支持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並實現與中國的永久正常貿易關係。

1999年,美中加緊了關於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談判。中國迫切希望結束與美國的談判,並在年內完成入世。當時美方主導美中入世談判的美國貿易代表白茜芙(Charlene Barshefsky)對美國之音說:「事實上中國意識到為入市而需要進行的那些改革將對中國經濟、對成長和中國的發展都有好處,因此也會改善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

然而在臨門一腳之際,柯林頓政府迫於國會的壓力,在4月份時任中國總理朱鎔基訪美時未能與中方簽署入世協議。緊接著在5月份,北約對前南斯拉夫的空襲誤炸了位於貝爾格勒的中國大使館,造成中方人員傷亡的不幸事件。中國各地爆發了反美示威,使得美中入世談判一度停滯。

1998年6月28日,美國總統柯林頓與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在中南海會面。(AP)
1998年6月28日,美國總統柯林頓與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在中南海會面。(AP)

「永久正常貿易夥伴」爭議

最終,柯林頓政府與中國於11月15日在北京達成了中國入世的雙邊協議。但美國國會仍然需要足夠理由去相信中國入世對美國是有好處的,才會批准給予中國永久正常貿易夥伴(PNTR)的地位。

回想起當時美國國會就是否給予中國永久正常貿易夥伴地位的討論,魏京生感嘆道:「實際上PNTR那場鬥爭,在國會確實是美國近代以來最大的、最嚴厲的一場鬥爭,」他說,「雙方觀點很尖銳。而且沒有一個議員敢說我不投票,缺席。平常每一次投票都會有人缺席,唯獨那次投票,沒有一個人缺席,也沒有一個人棄權。你必須表明你的態度。因為共產黨那邊的壓力也很大,白宮的壓力也很大。到最後快投票前幾天了,還有一個星期,人家統計,我們這邊的票數還是比他們那邊多。柯林頓都急了。」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