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地緣政治里程碑》從設立大使館、天安門事件到中美貿易戰 美中關係40年回顧與展望

2019-03-03 12:53

? 人氣

儘管如此,北京實際上也做出了重大讓步。羅德說:「他們容忍美國與台灣保持非官方的關係。其實,美台關係具備了正常關係的一切特徵,包括經濟、安全和政治層面上的。根據共同防禦條約,我們到1979年在台灣都還有駐軍。而且我們還有《台灣關係法》管理所有這些關係。因此,中國在堅持其原則的情況下,不得不在一個敏感問題上作出妥協。」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黃金時期:中越戰爭開啟中美冷戰期間最密切的合作

1979年1月29日,美中實現關係正常化後僅幾個星期,鄧小平便率團訪美。在華盛頓,鄧小平對美國總統卡特說,中國正準備出兵攻打越南。當時,中越反目成仇,而越南剛剛與蘇聯締結了蘇越友好合作條約。

在鄧小平訪美後不久,中國出動十多萬解放軍從廣西和雲南兩省、共三個方向對越南發起攻勢。這場短暫而血腥的邊境戰爭暴露了中國軍隊的武器裝備急需現代化。

正如前美國國務卿季辛吉在他《論中國》一書中寫到的,「這場戰爭開啟了中國與美國在冷戰期間最為密切的合作。」 卡特政府、特別是國防和情報部門看到了提升中國技術和軍事能力的必要性。華盛頓同意向中國出售軍用裝備,包括車輛和偵查設備,但沒有致命武器。

1979年美中建交後,雙邊關係進入一個快速發展期。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於卡特政府打下的基礎。曾在卡特政府的國家安全委員會(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任職的沈大偉對美國之音說:「美中兩國的官僚機構冷戰期間都有針對對方的使命,兩國政府的各個部門都視彼此為敵,並且都有針對對方的項目。卡特政府希望能夠把這種負面的關係轉化成正面的關係,這樣雙方才能有共同點。雙方可以在科技、教育、執法或軍事等議題上把彼此官僚系統的對立關係轉化為積極合作的關係。」

1987年12月8日由美國總統雷根(Ronald Reagan)與蘇聯領導人戈巴契夫(Mikhail Gorbachecv)簽署《中程飛彈條約》,銷毀陸基短程與中程飛彈(Wikipedia / Public Domain)
1987年12月8日由美國總統雷根(Ronald Reagan)與蘇聯領導人戈巴契夫(Mikhail Gorbachecv)簽署《中程飛彈條約》,銷毀陸基短程與中程飛彈(Wikipedia / Public Domain)

雷根時期美蘇冷戰最高潮,美中關係進入黃金時期

追隨卡特的腳步,美中關係在1980年代雷根總統時期,也就是美蘇冷戰的最高潮繼續發展。1982年,雙方簽署了第三個聯合公報,也就是《八一七公報》。這使得美中之間因美國對台軍售而引發的緊張得到緩和。1984年1月,時任中國總理趙紫陽訪美。3個月後,雷根總統對中國進行了回訪。他還在復旦大學發表了演講。

前美國駐中國大使羅德說,美中之間大規模增加了經濟、文化和科技方面的交流,雙方的部長級訪問和各軍種參謀長的互訪都大為增加,雙方還合作對抗蘇聯。「我們還向中國出口軍火,幾乎有10億美元。在當時來說,這是不小的數目,在今天簡直無法想像。我們在中蘇邊界設有基地,在這些秘密基地裡,我們與中方合作追蹤蘇聯的飛彈。我本人還去過其中一些。我們還與中方合作向抗擊蘇聯入侵阿富汗的抵抗力量提供武器。」他說。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