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見百年高雄港市 「亞洲港灣」國際論壇本週末登場

2018-08-03 13:10

? 人氣

文化部長鄭麗君、總統府秘書長陳菊、高雄市長許立明等人於哨船頭剪綵。(圖/高雄市政府新聞局提供)

文化部長鄭麗君、總統府秘書長陳菊、高雄市長許立明等人於哨船頭剪綵。(圖/高雄市政府新聞局提供)

1908年,縱貫鐵路開通,從基隆出發的火車首度貫穿台灣西部走廊,抵達新落成的「打狗驛」(1920年打狗才更名為高雄)。打狗驛的一旁,當地人以往沒見過的現代化機械轟隆隆的施工中,這個名叫「築港」的工程,一方面將內有巨石、港淺淤積的打狗港建設成現代化的港灣,另一邊,一位來自東京的水泥大亨──淺野總一郎,以及在高雄靠著建鐵路、修港灣現代工程起家的古賀三千人,兩人思考著如何將打狗驛旁的淺水港灣,填築成一個現代化的新市區。歷經4年,這個新市區落成,就是我們後來熟知的「哈瑪星」。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於現代化的高雄中再造歷史現場

2016年,高雄市政府爭取「再造歷史現場」計畫,以「哈瑪星」為主場域的「興濱計畫」,將一棟棟老建築修復、保存,也讓哨船頭打狗英國領事館前的1870年代碼頭重現。如果市民完全不認識百年前的淺野總一郎、古賀三千人,以及拯救了高雄鳳梨事業的佐佐木紀綱與開設山形屋書店的山田耕作,再多老建築的修復,也只是個沒有靈魂的美麗軀體,與土地永遠無法連結。

日治時期高雄驛。(圖/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提供)
日治時期高雄驛。(圖/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提供)

高雄市副市長史哲認為,硬體上捨棄純建築修復,朝向空間改造的再造歷史現場,更重要的就是輔以高雄完成行政法人組織改造博物館論述能力,於是,高雄市政府透過「再造歷史現場」計畫,希望提出對於高雄城市歷史深度的挖掘與詮釋,尤其「再造歷史現場」,絕不僅是古蹟硬體的修建再造,更應該是歷史記憶的爬梳與再現,更要帶領群眾看到高雄市在歷史洪流中與世界的脈動連結。

於此,高雄市政府與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於8月4日、5日,假駁二蓬萊倉庫區辦理兩日國際論壇,將歷史現場從鳳山縣舊城歷史延伸到110年前縱貫鐵路通車、高雄港築港工程的歷史場域中,讓「見城」與「興濱」,透過亞洲重要城市的研究學者完整呈現其國際視野與時代論述脈絡。

用新科技說故事的見城館。(圖/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提供)
用新科技說故事的見城館。(圖/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提供)

本次論壇分為8月4日「城市論壇」與8月5日「港灣論壇」,高雄市政府將從1826年落成的左營鳳山縣舊城談起,而這段完繞左營舊城區的古城牆,是目前台灣少數保存完整的清代古城,同樣經歷了台灣歷史的起落,也是高雄市再造歷史現場「見城計畫」的計畫場域。清代建立的城,日人為了要在左營興建軍港,把城內居民趕出去,戰後大批軍眷就在此「以古蹟為家」,漂流與落定,成為百年歷史長流中的一個場景。值得一提的,就是在東門段城區內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更規劃興建「見城館」,透過模型、光雕、AR、VR,利用新科技完整呈現舊城歷史,今(107)年3月開館後廣受熱愛歷史文化的觀眾喜愛,亦吸引了許多網紅前往拍攝。「港灣論壇」報名連結https://goo.gl/92JE1y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