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運動員」老掛病號 防護運動傷害有撇步

2017-11-09 17:52

? 人氣

運動專家建議,加強大腿後側與臀部肌耐力,可降低跑者跨步與自行車手踩踏所造成運動傷害的機率。(圖/方詠騰攝)

運動專家建議,加強大腿後側與臀部肌耐力,可降低跑者跨步與自行車手踩踏所造成運動傷害的機率。(圖/方詠騰攝)

國內全民運動風氣正夯,其中以路跑、自行車運動深受所有年齡層民眾喜愛,但因事前熱身、肌力不足及過度使用等因素,讓喜愛戶外的運動迷反而招來運動傷害!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體育署體適能指導專家及運動醫學教練建議,透過正確的運動姿勢調整,包括運動前的暖身動作、運動中的正確姿勢及運動後的筋膜伸展,及正確觀念的導正,才能獲致運動養生的健康目標。

動態暖身、肌力不夠 易招來運動傷害

體育署國民體適能指導員張立民表示,近年來人數激增的「假日運動員」就是很容易受到運動傷害的族群,平日因長時間久坐、久站,固定姿勢造成肌肉緊蹦僵硬,一到假日又想透過運動競技或比賽來流汗紓壓,同時達到健身減肥的效果,但在錯誤觀念的引導下,「假日運動員」就容易成為每周一向骨科診所報到的常客。

張立民說,主要歸因於在運動前沒做好基本的動態暖身且平時肌力訓練不夠,緊蹦僵硬的肌肉因缺乏彈性使得關節活動度受限,加上運動後也沒有搭配足夠的拉筋伸展,所以冒然地從事高強度運動項目的結果就是受傷,輕則肌肉抽筋,重則影響日常生活。

任何運動只要沒做好事前準備與日常保養,運動傷害都會伴隨產生,以慢跑與自行車運動為例,常見的運動傷害多發生於下肢、髖部、膝部和足部,尤其是自行車手,因需要長時間呈現趴姿的情況下,另有肩頸、腰背筋膜炎,甚至手腕神經壓迫的傷害產生。

透過懸吊加強單側核心肌耐力與控制能力,提供跑者、自行車手軀幹的穩定性。(圖/方詠騰攝)
透過懸吊加強單側核心肌耐力與控制能力,提供跑者、自行車手軀幹的穩定性。(圖/方詠騰攝)

畢業於中國醫藥大學運動醫學院的教練陳柏翰指出,喜好路跑及自行車運動的民眾最常碰到的運動傷害,以膝關節及小腿、足部居多,膝關節部分容易出現髕骨股骨疼痛症候群及髂脛束摩擦症候群,小腿及足部則有脛骨疼痛、跟腱炎及足底筋膜炎等症狀。

造成運動傷害的原因包括:熱身不足、肌力不足及過度使用所致,教練陳柏翰分析,透過日常保健,如肌肉伸展、筋膜放鬆和肌耐力訓練,能夠有效地維持肌肉、關節活動度,在長時間的運動過程中,較能延後產生疲勞的時間點。

陳柏翰說,尤其又以運動後的放鬆更為重要,能夠大幅緩解肌肉疲勞、減少腫脹,避免延遲性肌肉痠痛產生。

在從事專項運動的同時,別忘了提升主動肌群的力量,包括大腿、小腿和臀部,都是路跑和自行車運動的動力來源,除了增加運動表現外,也能有效預防運動傷害發生。

運動專家建議,以減少支點的方式,訓練全身協調性與核心肌群控制能力,可優化跑者與自行車手運動姿勢。(圖/方詠騰攝)
運動專家建議,以減少支點的方式,訓練全身協調性與核心肌群控制能力,可優化跑者與自行車手運動姿勢。(圖/方詠騰攝)

運動專家也呼籲,千萬別輕忽身體警訊,誤以為只要多休息就會自行修復。身體長期不當施力,甚至從事專項運動的情況下,都可能會讓身體肌肉組織開始失去原有的平衡,只要身體出現不平衡,運動傷害的風險將往上飆升。不正確的姿勢和訓練都會讓身體更不舒服。

專家建議,此時一定要尋求可提供運動防護或身體平衡調理的專業人員來指導協助,透過改善運動姿勢、平衡身體肌肉力量、加強核心肌力,提高運動表現。

至於運動養生重要的一環—營養補充,運動專家建議,運動前食用容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同時也可攝取適量的咖啡因,幫助運動表現;運動後,體內肝糖、蛋白質都接近於耗竭的狀態,應立即補充醣類,持續提供身體能量來源,另攝取適量B群、蛋白質,幫助修復受損的神經與軟組織。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