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自然和諧共處!你是否還記得那充滿蛙鳴鳥叫、人情醇厚的農村年代?

2017-05-05 17:19

? 人氣

傳統的答答車,帶領民眾探訪自然美景生態。(圖/水土保持局提供)

傳統的答答車,帶領民眾探訪自然美景生態。(圖/水土保持局提供)

農村,是大自然的博物館,蛙鳴鳥叫,蝴蝶翩舞,寬闊的稻浪,溫暖的泥土,這不只是生活的記憶,更流傳著許多與自然和諧共處的人文智慧!台灣農村的生態列車正在啟動,以「里山倡議」的精神找回人與環境的平衡,讓民眾能重新體驗過往農村的多元風貌與樂趣,享用在地、原味、安全的農村美食,並沉澱心靈、紓解繁雜與壓力,回味那份藏在記憶中最親切、最純樸的農村年代。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農村生態列車啟動 實踐「生態農村在我家」

蛙類、蝴蝶、螢火蟲及溪流等復育,都是農村再生重視的生態保育指標,全臺有4千餘個農村社區,目前有2,511個加入農村再生,並有696個社區已經核定農村再生計畫。

其中,水保局選出五個社區,作為生態示範農村,包括南投縣仁愛鄉南豐社區、花蓮縣吉安鄉初英山社區、台中市太平區興隆社區、屏東縣滿州鄉里德社區及桃園市大溪區溪州社區,以實踐「生態農村在我家」的核心精神與價值。

以南豐社區為例,這是賽德克族的原鄉,也是蝴蝶孕育之地,是文化與蝶共存的部落。在地民眾以賽德克族的竹器種植,並灌溉蜜源植物及幼蟲食草植物等原生物種,不僅建構農村可食性地景,落實農村資源保護,重現不同農村生態廊道樣貌。

過去社區居民用捕蝶網捕抓蝴蝶維生,現在放下捕蝶網,改用相機、手機捕捉蝴蝶翩影,拿起課本再次走進自然、貼近土地,保育在地蝴蝶生態;民眾走訪南豐,正可體驗生態及部落原鄉文化。

大自然的博物館 體驗農村輕旅行夯

「遊在地,食道地」,享用在地、原味、安全的農村美食。(圖/水土保持局提供)
「遊在地,食道地」,享用在地、原味、安全的農村美食。(圖/水土保持局提供)

在國境之南的屏東滿州里德社區,位於墾丁國家公園隔壁,每年十月國慶鳥灰面鵟鷹,大批遷徙過境,讓里德成為國內最大的賞鷹勝地。里德同時也是大白斑蝶與紫斑蝶的遷徙路徑,是一個遺世獨立遠離塵囂的美麗秘境。

里德社區長年來致力推動農村社區生態環境復育與維護,更因社區欖仁溪溪流生態資源相當豐富,透過水保局農村再生計畫,營造當地生態導覽環境。讓社區民眾自主培育在地原生蜜源食草植物,並利用廢耕菜園建立復育苗圃,重視在地生態資源,探索自然農村社區生態環境奧妙與趣味,也吸引更多民眾前往瞭解農村生態,進行一場文化輕旅行。

「里山倡議」願景 打造花東示範區傳奇

除了推動農村再生,水土保持局與國際接軌,也提出國際「里山倡議」夥伴申請。未來2年要在花東推動臺灣版的「里山倡議」示範區,規劃「大地藝術季」,讓臺灣農村能從生態旅遊、生產、教育多元活化。

「里山倡議」是什麼呢?水保局局長李鎮洋指出,「里山倡議」是日本2010年提出,以日本里山地景的複合式農村生態系為對象,倡議的精神認為,人類的生活方式與大自然長時間的交互作用所形成,願景是要兼顧生物多樣性維護、資源永續利用之間的平衡。

李鎮洋認為,臺灣的農村很適合發展里山倡議的精神,目前已進入規劃期,2年內先以花東地區為示範基地,整個縱谷線、海岸線的農村社區都會納入一併規劃,再推廣到西部平原。

目前位於花蓮豐濱鄉海岸公路旁的復興部落,因土石流災情一度被要求遷村,但居民發揮「dipid精神(附著於礁岩上的貝類)」,緊緊地抓著家園、守護家園,並在水保局「農村再生培根課程」輔導下,配合政府推動無菸環境,如今脫胎換骨,成為全臺第一個示範的「無菸部落」,也成為打造臺灣里山品牌的生態農村之一。

花蓮豐濱鄉復興部落,曾經飽受土石流災情,在水保局農村再生計畫輔導下,成為全臺第一個「無菸部落」,也被視為傳奇幸福部落。(圖/水土保持局提供)
花蓮豐濱鄉復興部落,曾經飽受土石流災情,在水保局農村再生計畫輔導下,成為全臺第一個「無菸部落」,也被視為傳奇幸福部落。(圖/水土保持局提供)

農業不僅僅是農業 農村生態、人文、風情交織如畫

臺灣的農業,正由過去典型農業生產型態轉為整合環保、生態、文化與觀光的多元精緻生活產業;除了美景外,結合陶藝、竹編、觀光農園、特色餐飲、庭園景觀、花卉農場、單車騎遊、登山健行、品味在地美食及特產,讓地方產業更具特色與內涵。

當農業不再僅僅是農業,它所帶來的改變會是什麼?里山生態願景下的再生農村,確實值得我們細細品味!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