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來就是個廢人!」70萬日本年輕男性不想工作也不願出門,靠爸媽能養到幾歲?

2015-10-12 15:21

? 人氣

「我本來就是個廢人!」「我不想麻煩大家,我會離開這個家,變遊民也無所謂。」弟弟一年前辭掉工作後,就一直躲在家裡無所事事,睡到中午才起床,醒著的時間只會上網或打電動,連出門購物都不願意。每當媽媽斥責他的時候,他就會這樣回答……

二、三十歲理應是人生中最精華的時光,有群年輕人卻把自己鎖在家裡,拒絕工作也不願接觸人群,可能到老死都要靠雙親奉養過活。他們被稱為「繭居族」(ひきこもり),在日本的人數已超過100萬,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男性不願意工作會被稱為繭居族,那女性呢?

fujiterebi01.jpg
日劇《約會~戀愛為何物》的男主角是一名繭居族,年過35仍拒絕工作,靠母親供養過活,並自稱「高等遊民」(圖/フジテレビ@facebook

長期關心青少年拒學問題的日本精神科醫師田村毅,日前在《搶救繭居族:家庭治療實務指南》新書座談會表示,他接觸的繭居族有高達70%都是男性。許多心理問題確實有男女之分,例如女性較常嘗試自殺,自殺成功案例則是男性較多。

為什麼上門診求助的繭居族(通常由家人代為求助)以男性居多?田村醫師認為,原因之一是溝通技巧差異,例如他和女兒對話時總是歡笑連連,和兒子對話卻很常換來「喔」、「我知道了」的冷淡回應;女性比男性還要擅長社交,也因此較不易和社會隔絕。原因之二在於日本社會仍是男主外女主內的風氣,女性靠爸媽養尚可接受,換成男性就會讓家人不安了。

BBC報導,其實繭居族的性別比例差距並不大,哪種性別都可能這樣,但男性繭居族的家人比較容易認為這是嚴重的問題,繼而向專業醫師求助。

繭居族不等於宅男,也不是精神疾病

英國《每日郵報》採訪一名繭居族男性的生活

繭居族跟「尼特族」(NEET,又稱啃老族)、「宅男」有什麼不同?田村醫師澄清,所謂御宅族不單純是喜歡窩在家裡的人,而是對特定領域有狂熱興趣者;繭居族也不等於尼特族,尼特族只是拒絕工作,繭居族則是一種更為封閉的狀態,打從心裡抗拒人群、完全從社會蒸發。

「如果你壓力大了,太累了,你是可以遠離那個環境的,這很正常。拚命久了你一定會累,累了就要休息。但繭居族的嚴重性在於,這樣的脫節會越來越延長,到最後就真的隔絕於社會了。」

據日本厚生勞動省定義,超過6個月完全與社會隔絕,便可稱為繭居族。繭居族雖是嚴重的社會問題,但田村醫師也說,這並不是一種精神疾病,當事人的身體和大腦通常很健康,只是需要一股力量,幫助他們重新接觸社會。

如何幫助他們破繭而出?家人、網路科技都是世界的窗口

hikikomori01.JPG
田村醫師長期研究家族療法,用家人的力量幫助繭居族破繭而出(圖/心靈工坊提供,趙士尊攝影)

成為繭居族的原因很多,擁有過高自尊心、追求完美的人可能在跌倒一次以後就退縮不前了,曾遭受霸凌者也可能會拒絕回到學校或職場,日本社會複雜的人際關係與各種潛規則,也很容易讓人害怕社交。

此外,不少人認為網路成癮也是繭居現象的元凶,但田村醫師說:「很多人認為網路是凶手,但我不認為。」他正努力研究用科技治療繭居現象的可能性,對繭居族來說,網路並不是囚籠,反而是他們接觸世界少數的窗口,若能擅用網路與社群網站的力量,說不定也能幫助他們破繭而出。

繭居族另一個重要的世界之窗正是家人,田村醫師長期研究「家族療法」,強調家人正向支持對繭居族的影響,在書中也提到一個神奇案例;某家族碰上經濟困難時,媽媽對爸爸說:「這孩子絕對會幫助我們,就算別人都不相信,我也相信他。」這樣溫柔而堅定的信任,竟讓孩子隔天就脫離繭居狀態,開始回歸正常生活。

誰也無法保證自己哪天不會迷失方向而成為繭居族,這不是精神疾病,但仍是一種讓人痛苦的心理問題,而像田村毅這樣的醫師,就是領著現代迷途羔羊前進的心靈舵手。

本文部份內容經授權取材自心靈工坊《搶救繭居族:家族治療實務指南

本篇文章共 2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90

喜歡這篇文章嗎?

謝孟穎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