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秘密越來越多怎麼辦?爸媽別緊張,其實有秘密不是壞事

2015-09-30 12:50

? 人氣

小孩:「祕密不是只有一種。」

妹妹快三歲的時候有句經典名言,至今仍刻在我的心裡。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那天,她突然天外飛來一筆地說:「媽媽,我不想告訴你我心裡在想什麼耶。」

我還記得,那時我不甘示弱地回她:「沒關係,不想說就算了,但你要知道我在想什麼就好。」

這當然是脫口而出的賭氣話。但是隨著妹妹長大,上了小學,「不告訴你」的事情逐漸增加,我不禁認真回想以前自己還是孩子的時候,根本不會覺得應該跟爸媽坦白一切;怎麼現在換個身分,真的自動換了腦袋,這下子也懷抱著這種「執念」?

於是,我費盡苦心找了本繪本《我不敢說,我怕被罵》,想當晚上的床邊故事。妹妹回家發現後立刻眼睛一亮,拉著我說要立刻讀。

這本書是描寫一個小女孩弄壞東西、做錯小事卻不敢說,自己心裡七上八下,爸媽察覺有異,引導孩子說出來後,傳達不論如何都愛孩子的溫暖故事。

妹妹聽得津津有味,不時發出「嗯嗯」的認同聲音。闔上書本,我趕緊抓住這個談話的絕佳氣氛。

「所以啊,妹妹,以後別把自己悶壞了,有話就說出來。媽媽沒有把握所有事情都不會生氣,但是那也是針對事情本身,跟愛不愛你沒有關係喔!」

不料,妹妹心不在焉地回我:「祕密不是只有一種啦。好啦,以後這種的我會想想要不要說。」

當初因為倔強、愛面子的媽媽裝不在意,不願開口服輸,讓很早就不說祕密的妹妹,陰錯陽差地擁有自己的內心小宇宙。

為何把「孩子擁有祕密」,當成親子關係的挫敗?

我定定地看著擁有祕密卻愈來愈快樂的妹妹,想著:擁有祕密,一定會很痛苦嗎?也許真是我搞錯了什麼。也許做人父母的太容易自己嚇自己了,祕密應該不是壞東西。

我反問自己:為什麼要什麼事都讓爸媽知道?什麼事情可以不告訴爸媽?為什麼不想告訴爸媽?……等等,是只有爸媽,還是其實也不想告訴所有人?

想到這裡,突然出現一絲線索:我怎麼把擁有祕密這件事,當成是親子關係的挫敗?或是負面解讀成孩子想要隱瞞什麼?

我忽略了想要給爸媽驚喜的那種祕密、覺得有點尷尬不想說的那種祕密、想要放鬆一下胡思亂想的祕密……

孩子是自己祕密的主人

祕密,是一種自我意識發展的結晶、是獨立思考的原型,能在不被他人干擾和影響之下,咀嚼自己知道的、想要的、一時無法消化的、想像的……將這些元素糅合進自己的思想裡,形塑成那個獨一無二的自己。

祕密,更代表著意識到你我之分、內外之別。微妙的說與不說,測試著人際間的敏感程度,「說多少」及「說了什麼」,便成為另一種有趣的遊戲。當然,有時候祕密也沒那麼多學問,就是愛面子、怕失敗或怕出糗,不想人家知道而已嘛!

祕密,也是一件自己決定、自己獨力承擔的事情。在擁有祕密的過程中,孩子不是孩子,是祕密的主人。

愈來愈成熟的人格,原來從擁有祕密開始。

相信孩子「無論如何都愛你」

隔天晚上,妹妹突然對著我們大喊一聲:「我要進房間做一件事情,你們先不能進來喔!」

我趕緊大聲回她:「好,沒問題!」

過了半小時,門打開了,妹妹一屁股坐在沙發上和我靠在一起,我還是忍不住問她:「剛剛你在幹嘛啊?有什麼驚喜要給媽媽嗎?」

「沒有驚喜啦,我在做實驗。你不要再問了啦!」妹妹趕緊劃下界線。

已經想通的我趁機告訴她:「不問啊。所以這個實驗,你想要試試看自己負責結果,對嗎?」

妹妹點點頭。

「好啊,祝你成功。成功之後想分享的話,別忘了我也想知道喔!」我比以往更加開心。

至今為止,我還是不知道她那天到底幹了什麼。

當我們告訴孩子要相信爸媽「無論如何都愛你」的同時,我們也該先做到相信孩子,「不跟你說祕密,不是不愛你」。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寶瓶文化《被禁止的事:所有「不可以」,都是教孩子思考的起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

寶瓶文化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