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耀昌專文:新台灣之子的童年幻想─外婆的越南灣

2015-09-26 06:30

? 人氣

或許有一天,外婆的澎湖灣會因為新移民而成為外婆的越南灣。(Eunice Lee攝/翎翔提供)

或許有一天,外婆的澎湖灣會因為新移民而成為外婆的越南灣。(Eunice Lee攝/翎翔提供)

根據內政部統計,2005年澎湖全縣的新生兒,母親為外籍新娘的百分比,已經超過「台灣主體」新娘,而其中又以越南媽媽為主。換句話說,在澎湖,「母語」已經不必然是台灣話或中文;另外,聽說今年已有屏東某大學正式開辦越南語文學系。這兩項,都是「越南在台灣」的里程碑。我們也可以想像,十年後,澎湖或台灣的小孩唱的不是「外婆的澎湖灣」,而是「外婆的越南灣」。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越南媽媽在澎湖的比例已經超過台灣媽媽。
越南媽媽在澎湖的比例已經超過台灣媽媽。

過去,我一直強調越南民族是優秀民族,也預測一、二十年後越南會是東南亞的最強國,那是自「表現phenotype」上說的。如果以「血緣基因genotype」來看,也是很有趣的。現在大家都已同意,中國大約到春秋戰國時期可以算是比較純種的漢民族王國。其後,秦始皇時期與漢初,漢人軍隊與隨後的移民進入百越,造成第一次的漢人及百越原住民大融合;五胡亂華時,北方民族入侵中原,於是傳統中原或北方漢人有了北方異族的血緣。漢人貴族、士紳則大規模南遷,造成第二次漢人與南方土族(漢人與百越混血)的大融合,所以江北的漢人與江南的漢人,血緣上有明顯不同。南方漢人(漢人與百越混血)來到台灣,成為台灣的「唐山公」,而台灣原住民則成為台灣漢人(包括河洛與客家)母系的重要成份。

翻開戰國末期的地圖,江蘇、浙江、福建、廣東的全部,以及江西、湖南、廣西的一部分,都不屬於中原漢族,而是「百越」—眾多越族之地。那時,「自會稽至交阯」,都是百越之地。交阯是郡名,以今之紅河三角洲河內一帶為主,轄區可以涵蓋到越中順化一帶。越南,就是「百越之南」。

換句話說,現在越南北部人種,其實與廣東、廣西一樣,有濃厚的百越血緣,是秦漢之後漢人與百越人融合的後代,文化上也有很深的孔孟影響。在南方的越南人,有較深的東南亞人種成份,與北方越南人比較,稍矮、稍黑,長相與高棉人比較相近,和泰國人則較不像,孔孟及漢文化影響較弱,但一樣優秀、勤勞,這些是最大宗的越南新娘來源。台灣人口加入越南新娘,應該是全世界唯一漢族、百越、台灣原住民及越南原住民形成的民族熔爐。

內政部統計,民國九十四年底外籍配偶(不含大陸港澳)合法在台居留人數有八萬四五八○人,其中女性配偶七萬六九○六人,又以越南籍五萬五千人,占七成以上,遙遙領先印尼籍的一一%或泰國籍七%。以九十四年而言,幾乎每三對新人就有一對是外籍新娘(含大陸港澳)。二十萬新生兒約有四分之一或五萬名為外籍新娘所生,其中越南媽媽生的,以上述的七○%計,推斷有三萬五千名左右,也就是說去年出生的「台灣之子」,有一五至一八%左右有越南媽媽及越南外祖父、母。換言之,六、七年後,台灣國小一年級的學童,有五、六分之一母親來自越南,而在南部農村,甚至可達三分之一以上,澎湖現在只不過是個領先的指標。相較之下,同一時期台灣的原住民人口如果以內政部統計的四六萬四九六一人算,為台灣人口之二%,其新生兒總數相信不太可能超過全台的五%。當有一天台灣有十五萬個越南媽媽時,每個人以平均生二個小孩計,那麼一共就有四十五萬人,與現在原住民的總人口數相當。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