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大後還是忘不掉的傷痛!4句話害慘孩子的一生,負面溝通養出自卑、焦慮的人格

2024-02-24 10:00

? 人氣

心理學家提出一種溝通方式,只要依照該準則的4要素與孩子溝通,就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衝突。(示意圖/取自freepik)

心理學家提出一種溝通方式,只要依照該準則的4要素與孩子溝通,就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衝突。(示意圖/取自freepik)

「你再這樣,媽媽就不喜歡你了」、「你要是不好好吃飯,就不讓你看電視了」、「你聽不聽話啊!這孩子怎麼這樣啊」這些話我們小時候經常聽,長大經常講,並不覺得這有什麼問題,可實際上這些言語是帶有「暴力」的,常常會引發家長和孩子的痛苦。看完這篇文章,或許你會發現,其實你一直在和孩子進行「暴力溝通」。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無處不在的暴力溝通

暴力溝通無處不在, 而我們卻常常視而不見。生活中,父母與孩子溝通時有五種常見的暴力模式。

1. 操縱

人們很會通過示弱引發他人的愧疚感,從而操縱對方,有時家長對孩子也是這樣。

父母會說「你這麼不聽話,爸媽的心都傷透了」,這時父母把自己置於劣勢,讓孩子覺得是他的行為導致了父母難過,他應該負責。通過情感上操縱,父母迴避了自己的責任,也在強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期待生活。

2. 進行比較

「別人家的孩子」這種可怕的生物, 可能在每個人的童年都出現過,「你看看那誰家孩子,你怎麼就不行」。美國作家丹·格林伯格(Dan Greenberg)在《讓自己過上悲慘生活》(How to Make Yourself Miserable)一書中,詼諧地揭示了比較對人們的影響「如果真的想讓自己過上悲慘的生活,就去與他人做比較吧。」暴力溝通不只是打罵,還有可能是讓孩子一直身處於比較之下的自卑中。

3. 強制

強制是指對於別人的要求暗含著威脅意味,如果不配合,將可能受到懲罰,這是關係中的強者常用的溝通手段。在親子關係中,父母便是強者。家長們會有一種使命感、責任感:我是你爸爸(媽媽),我的職責就是管教你。父母常常希望樹立起一個威嚴的形象,有些家長甚至以「孩子很怕我,我一瞪眼他就不敢說話」為榮因此在言語中總是盛氣淩人,將建議以命令的語氣發出「回你自己屋去!現在!」

4. 身體暴力

兒童虐待是典型且明顯的暴力。人們可能會覺得虐待這個詞過於嚴重,有點被嚇到,但是有些場景可能很普遍。比如,因為孩子不聽話,父母照著孩子身上就是一巴掌,孩子嚷嚷著「我要告你虐待兒童」。家長可能覺得又好氣又好笑「拍你兩下就虐待了?還敢告我了?」家長會解釋「我也不想打你,但你做得太過分了!」解釋自己是在情急之下沒忍住,才打了孩子兩下。這都不該是暴力產生的藉口。

5. 冷暴力

兒童情感忽視,即通常所說的冷暴力,是指父母沒能給予孩子足夠的情感回應。例如,工作累了一天,回家根本不想理睬孩子;生孩子氣的時候,不想搭理他、晾著他給他點顏色看看;當孩子道歉的時候,故意拒絕或冷漠對待。這些或有意或無意的忽視都會讓孩子覺得父母並不在乎自己,自己的感受是不重要的。一個朋友曾跟我說,「在我的童年回憶中,父母從未在場過」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