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耳熟卻又叫不出歌名?盤點全世界8首你最常聽到的音樂旋律

2015-05-16 20:00

? 人氣

現在開始,這些常出現在你我生活周遭的音樂都叫得出名字了!(圖/Eva Rinaldi@flickr)

現在開始,這些常出現在你我生活周遭的音樂都叫得出名字了!(圖/Eva Rinaldi@flickr)

古典音樂不是Old Fashion的藝術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許多人都知道古典音樂的原文是〈Classical Music〉,其中Classical 翻譯成古典也可翻譯成「經典」。有許多人一聽到古典音樂就會馬上聯想到:「國家音樂廳和無法理解的高票價音樂會」「很久以前源自歐洲的音樂」「我知道古典音樂是門藝術可是我就是聽不懂」等等,其實古典音樂在以前就跟我們現在所謂的「流行音樂」相同,當時的民眾對於作曲家發表的新作首映會反映,如同我們現在對於新上映的電影般熱力關注,報紙雜誌的「娛樂版」就是在討論我們現在所謂的「古典音樂家」。

「古典音樂」洗腦旋律其實環繞在你我身邊!

以前的「流行音樂」位置已經被現在的新音樂型態所替代,但是許多「古典音樂」永垂不朽的偉大作品依然是當代作曲家尋求靈感的珍貴寶庫,透過現在作曲家的巧手再造,融合現代因素,我們或許不知道旋律的來源作者,但是古典音樂其優美的旋律卻深植在你我心中。

以下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古典音樂名曲,其旋律幾乎大家都聽過,光看曲名您想得起來是哪一首歌嗎?

1. 巴拉諾夫斯卡《少女的祈禱》(Modlitwa dziewicy)

波蘭女作曲家特克拉·巴達捷夫斯卡-巴拉諾夫斯卡(Tekla Bądarzewska-Baranowska)唯一的傳世名作流傳於世的作品僅有一首,即鋼琴獨奏曲《少女的祈禱》(Modlitwa dziewicy)。該曲作於1856年,發表於1859年的法國巴黎一家音樂評論的副刊上,是有史以來最為暢銷的鋼琴曲之一。這一首歌在台灣應該是知名度最高的古典音樂歌曲,從城市到鄉下老老少少,大家都聽過《少女的祈禱》的旋律。

音樂出沒處:在台灣,《少女的祈禱》被用作垃圾車音樂;而在紐西蘭,則被用作雪糕車音樂


▲巴拉諾夫斯卡(《少女的祈禱》

2. 舒伯特 《軍隊進行曲》(Schubert's Marche Militaire D733 No.1)

《軍隊交響曲》為奧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作品,原來版本是寫作給兩人演奏的四手聯彈,共作有三首。我們最常聽到的是第一首,後來被改編成管樂合奏、管弦樂合奏、鋼琴獨奏等多種版本。

音樂出沒處:在台灣各種頒獎典禮場合當成頒獎音樂使用


▲舒伯特《 軍隊進行曲》

3.莫札特《小夜曲》第一樂章( Mozart's Eine kleine Nachtmusik)

這首《弦樂小夜曲》應該是奧地利作曲家莫札特最廣為人知的作品之一,由於旋律輕快明亮,演奏難度中等,深受大眾喜愛,適合於各類大小場合演出,寫作於1787年。莫札特一生共譜寫13首小夜曲,通常被稱作《弦樂小夜曲》。

音樂出沒處:開幕典禮、酒會、換場音樂等各大沙龍音樂場合,多以弦樂四重奏方式出現


▲莫札特《小夜曲》
電影愛情主題與恐怖片配樂

4. 柴可夫斯基《羅密歐與朱麗葉幻想序曲》( Love Theme from Tchaikovsky’s “Romeo and Juliet” )

《羅密歐與朱麗葉幻想序曲》是俄羅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一部管弦樂作品,以英國大文豪莎士比亞的同名戲劇為題材,創作於1869年末到1880年。這部作品是柴可夫斯基早期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他流傳最廣泛的作品之一,《羅密歐與朱麗葉幻想序曲》的中段愛情主題非常羅曼蒂克,經常被單獨挑出來配合愛情場景使用。

2004年出版的迪士尼卡通原聲帶裡其中一首使用了柴可夫斯基的《胡桃鉗》和《羅密歐與朱麗葉幻想序曲》的愛情主題改寫成《Love so Lovely》。

音樂出沒處:愛情片,卡通片、電玩遊戲甚至連續劇有關愛情的主題


▲ 迪士尼卡通原聲帶《Love so Lovely》改編自柴可夫斯基《羅密歐與朱麗葉幻想序曲》和《胡桃鉗序曲》

5. 卡爾‧奧福《布蘭詩歌》(“O Fortuna” from Orff’s “Carmina Burana” )

1936年由德國名教育家、音樂家卡爾.奧福所完成的《布蘭詩歌》無疑是現今最受歡迎的現代合唱作品之一。不斷出現在電影、電視、廣告甚至流行歌曲中。著名的「喔!命運女神」段落更是大家一定會哼唱的的名曲片段。卡爾‧奧福(CarlOrff,1895~1982)的《布蘭詩歌》是一齣〝有舞蹈與啞劇卻沒有完整劇情〞的『戲劇性清唱劇』!它每一首詩都是獨立的,並沒有連貫的劇情。它是一部十三世紀的神秘詩稿,在德國巴伐利亞的布蘭修道院裡發現的詩歌和戲劇古卷。這些用艱深的中世紀拉丁文和古代中部高地德語寫的詩歌和戲劇。

近年來曾被電影《300壯士:斯巴達的逆襲》中使用

音樂出沒處:電影配樂、廣告配樂等各式配樂場景


▲卡爾‧奧福《布蘭詩歌》

6. 薩提《 吉諾佩第第一號》(“Gymnopédie No. 1” by Erik Satie)

法國近代作曲家艾瑞克‧薩提 (Eric Satie) 的鋼琴獨奏曲《吉諾佩第第一號》1888年於法國巴黎發行,許多人沒聽過薩提這個作曲家,但是一定聽過薩提的《 吉諾佩第第一號》旋律,薩提引用詩作〈The Ancients〉創作。

2010由日本知谷川流原作輕小說改編成電影的《涼宮春日的消失》電影預告即使用薩提的《 吉諾佩第第一號》

音樂出沒處:電影配樂、流行歌手創作等等


▲電影的《涼宮春日的消失》電影預告中使用 薩提《 吉諾佩第第一號》當作配樂

奧地利新年音樂會的傳統與Apple產品發表

 

7. 小約翰史特勞斯《藍色多瑙河》(“The Blue Danube Waltz” by Johan Strauss II)

小約翰史特勞斯是華爾滋圓舞曲之王,其中《藍色多瑙河》是華爾滋之中的代表性歌曲。在奧地利每年的新年音樂會演奏《藍色多瑙河》已經成為當地居民不變的傳統儀式,從優雅的三拍子節奏我們可以神遊當時歐洲的貴族仕女穿著美麗的大蓬裙優雅的轉啊轉,隨音樂起舞。

2011年的Apple iphone 4的宣傳影片使用的就是小約翰史特勞斯作品《藍色多瑙河》

音樂出沒處:維也納每年的新年音樂會、遊樂園旋轉木馬、卡通配樂、廣告配樂等


▲Apple iphone 4的宣傳影片使用的就是小約翰史特勞斯作品《藍色多瑙河》

8.  巴哈《d小調觸技曲》(“Toccata and Fugue in D Minor” by Johann Sebastian Bach)

巴哈《d小調觸技曲》開頭旋律相信是最為大家耳熟能詳的古典音樂曲調之一,具有陰森色彩及龐大音響效果的管風琴經常被當作恐怖場景的配樂。

電影版本《歌劇魅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1962),巴哈《d小調觸技曲》的開頭被使用在恐怖的魅影出現的背景音樂。

音樂出沒處:電影、卡通配樂恐怖場景、廣告配樂等


▲電影版本《歌劇魅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1962)

聽了上述旋律,是不是覺得古典音樂真的神出鬼沒在你我的生活周遭呢?
文/小紅帽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欣傳媒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