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不到就不退休!這個傳奇創投人,想把「核融合發電」做成台灣的護國神山

2023-02-22 09:40

? 人氣

這一生他經歷過無數道風景線,除了累積財富,他最感安慰的是促成了台灣高科技、大陸3G因緣,也參與到美國的網路爆發,如果這次核融合發電能做成,他此生就無任何遺憾。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寫這本傳記,他咀嚼生命甚於過往,有些事刻骨銘心,有些人但願從未遭遇過,虛虛實實,輕輕重重,但他依然是亦狂、亦俠、亦狷、亦溫和,也依然堅信他的全球征戰成功多於失敗。除了他格外努力,跟著他一路投資的謝三連說,他的運氣非比尋常。

過農曆年,朋友一起打麻將,他手風一路都好,常常贏,有幾次做了相公(每人麻將十六張,多一張牌或少一張牌都叫相公),也能槓上開花自摸,讓牌友無可奈何。

大家跟著他投資,在創投這種未知風險的行業,運氣多少還是重要。但他更堅持他的座右銘:「你愈努力,運氣就愈好。」

很多人勸他步調放緩,挑選接班人,放手給屬下,甚至退休,含飴弄孫(一個孫子,一個外孫,一個外孫女),但他堅持要把核融合發電做到一定階段才談退休。

有些人他選擇放下,有些事他仍執著,不變的是他對華人下一代的關心,期待他們對世界盡力,台灣青年不要小確幸,大陸青年不要躺平。世界無窮大,今時貝佐斯、馬斯克都上了太空,宇宙又無極限,等著下一代去知曉、探索,甚至征服。

詩人劉禹錫在《酬樂天詠老見示》勉勵銀髮族:「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縱使是晚霞,也要布滿天空。劉宇環做到了,他不單不是晚霞,而且是日正當中。

作者介紹

劉宇環/口述:

美商中經合集團董事長。生於北京,成長於台北,在美國完成學業。進入創投界後,迅速攫取大眾目光,是公認的亞洲創投界先鋒、華裔創投第一人,「創投元老」和「創投高手」是他的代名詞,對創投的獨到見解,被奉為「劉氏標準」。

1983年,創立國際創業投資,正式將創投引入台灣。1985年,受時任行政院政務委員李國鼎邀請,協助創辦華登國際亞洲基金。1993年成立美商中經合集團後,從軟體、網路、通訊、醫療、人工智慧到近來的循環經濟,無一不涉獵,整合美國、台灣、中國大陸等三地資源,充分掌握在地化與跨國境的優勢,搶先布局全球。

目前旗下管理13個創業投資基金,累計資產破10億美元,投資400多家公司,創造超過100家上市及併購成功案例,包含耳熟能詳的DivX、Creative Technology、CommerceOne、Intraware、S3、ISSI、PChome、分眾傳媒和創新工場等,其中多家為美國那斯達克上市企業。

縱橫創投界近40年,他對市場的敏感及精準眼光,始終引領趨勢,在美國、中國大陸、台灣等地創造了深刻影響力。

楊艾俐/採訪撰文:

資深媒體人。政治大學新聞系畢業、美國華盛頓大學教育傳播碩士,曾任《天下》雜誌總主筆、英國利物浦大學經濟史研究員、美國華盛頓教育研究會研究員、廣東汕頭大學教授。從事新聞實務30年,曾至20餘國採訪,訪問超過300位國際領袖、企業CEO及知名學者。

著有《堅毅之路:吳敦義》、《郭台銘霸業》、《孫運璿傳》、《IC教父:張忠謀的策略傳奇》等書。《孫運璿傳》獲1989年國家文藝獎傳記文學類獎。歷年報導曾獲金鼎獎、吳舜文新聞獎、亞洲平面媒體公共服務獎等。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天下文化《寰宇情懷:創投教父劉宇環的卓越人生​》

責任編輯/郭家宏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