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進中國創業,聽嘸商場「潛台詞」恐吃大虧!赴中經商多年的她建議:多看「這個」來預習

2018-06-19 13:01

? 人氣

到中國大陸求學或就業,有何訣竅才能事半功倍?國中就到北京的徐御格,一路從台生成為擁有兩家公司台商,她說,有心登陸者要注重人脈,也要接地氣,二者是成功的必備元素。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9歲的徐御格國中二年級就從台灣遠至北京讀書。從中學到大學,再到出校門後的創業生涯,目前為止一半以上的人生都在這裡度過。

在6月畢業季的此刻,她接受中央社訪問時說,希望透過自己的經驗,讓有意登陸的台灣青年能多些順利、少點折騰。

中國大陸一流大學採「嚴進嚴出」政策,學生課業壓力大。畢業於中國政法大學的徐御格回憶,除了假期,上課加自修幾乎排滿她的大學生活,「大概會從早上8點,一直讀到晚上9點。」

中國大陸各大學有些規定與台灣頗為不同,例如修滿學分雖然就能拿到畢業證,但每門功課「積點」要達到至少65分,學校才會發給學位證。

徐御格提到,許多台生都不知道在大陸求職看的是學位證,沒有學位證、只有畢業證,通常無法找到理想工作。

身為台商第二代,徐御格對經商有著與年齡不符的早熟,早在高中時代就開過養身館,雖然僅維持一年,但過程中累積了錢買不到的寶貴的經驗。

大學畢業後在自家公司工作一年多後,看好電子商務商機,帶著向媽媽的借貸和自己存款共人民幣50萬元,在父母放手下,開始了真正的創業生涯。

「北京水很深」是許多本地資深台商經常掛在嘴邊的話,短短幾個字透露在中國特殊政經體制下打拚的艱辛。徐御格對此深有同感,除了多學、多看,她的解決方法之一是找到能充分信任的大陸合夥人。

她說,雖然在大陸多年,但商場中的複雜,仍讓她難以掌握和了解,往往不明白對方真正的意思,聽不懂「潛台詞」,「我常常把對方講的當回事,這個時候我的合夥人就會拉住我,跟我解釋,我才會恍然大悟。」

前兩年「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在大陸喊得震天價響,在官方政策扶持下,不少台灣年輕人投身進入這股「雙創」潮流,但面對繁複的政策法規和陌生的環境,來了又走的例子比比皆是。

這位目前擔任北京台資企業協會青年會副會長的青年台商說,台灣人登陸創業的情況和需要具備的條件當然各有不同,不過想要往成功之路邁進,在她看來,「人脈」和「接地氣」是兩項必須要素。

徐御格說,接地氣包括與主管部門、執行部門多溝通交流、多打交道,對當地的人和事越多了解,對創業越有幫助。

至於建立人脈,徐御格認為,有心留在中國大陸發展的台生,在就學時期就可積極培養人脈,所學相同的同學未來可能就是生意上的朋友。

大學畢業7年來,分別在北京和廈門都成立公司並維持盈利狀態的徐御格說,中國大陸的很多事情不能看表相,有心到大陸創業最好「謀定而後動」。

她笑說:「來之前建議多看一下大陸的電視劇,多體會和了解那種人和人之間的明爭暗鬥,或者說那種謀略。

責任編輯/潘渝霈

喜歡這篇文章嗎?

作者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