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母胎單身,還能頭頭是道幫朋友分析感情問題?心理學解釋「當局者迷」現象

2018-07-12 06:20

? 人氣

很多人都有類似的經歷:分析朋友的感情頭頭是道,自己面對感情問題的時候就不知所措。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朋友想脫單,你馬上就能列一個候選人名單;朋友想告白,你變身韓劇編劇,為他設計場景和台詞;朋友和伴侶鬧矛盾了,你馬上替他分析事情前因後果,總結經驗教訓。

更生氣的是,你以為自己無懈可擊,對方卻總能找到反駁你的理由:

「但是我真的覺得……」「但是他確實是……」「可是這一次……」

真令人恨鐵不成鋼,是不是!

沒關係,當你遇到了同樣的問題,去和朋友商量的時候,你們的角色馬上對調。

今天我們就來分析一下這個神秘現象的原因,並探索如何轉換思維方式,將對待朋友的智慧也應用到自己身上。

(示意圖非本人/翻攝自youtube)
如何轉換思維方式,將對待朋友的智慧也應用到自己身上?(示意圖非本人/翻攝自youtube

母胎單身也能當好情感專家?

心理距離的神秘力量

對待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我們更容易被困在細節和情緒中。

根據解釋水平理論(解釋水平理論),我們在分析朋友的問題的時候體現出了更高的解釋水平,也就是說,我們更關注整體、核心、抽象本質;而在思考自己的問題時,我們容易表現出更低的解釋水平,更關注細節、表象、具體內容。

舉個例子,你有沒有暗戀一個人的經歷?暗戀一個人的時候,你會密切關注他的一舉一動,不斷問自己:

「我的新髮型他看到了嗎?他會喜歡嗎?」
「今天遇到他是偶然嗎?還是他也想遇到我?」
「今天他好像不太想和我說話,是因為害羞,還是因為他對我沒興趣?」

看,這就是解釋水平過低的表現。

這時候,一些心直口快,不怕得罪人的朋友可能會說:醒醒吧你,他從來沒有主動和你說過話,你沒發現嗎?

直擊要害。這位朋友體現了很高的解釋水平。

(示意圖非本人/翻攝自youtube)
通常思考自己的問題時,我們容易表現出更低的解釋水平。(示意圖非本人/翻攝自youtube

怎麼提高解釋水平呢?

主流理論認為,解釋水平主要隨心理距離變化,增加心理距離能夠提升解釋水平。心理距離就是我們在多大程度上覺得這件事和自己有關係,在這個意義上,朋友的事就比自己的事更「遠」、一年後的事就比明天的事更「遠」。

有一個簡單的辦法就能增加心理距離,那就是—

「鹿小葵,加油!」

不開玩笑,這個辦法真的有用

(圖/翻攝自youtube)
電視劇女主角總在受挫時,自我信心喊話!(圖/翻攝自youtube

在克羅斯教授的研究中,研究人員安排被試者和一個陌生異性對話,要求他們盡量給對方留下好印象,並告知被試者這段對話會被錄影,由專業心理學家打分評估他們的表現。用「第三人稱」稱呼自己聽起來很中二病,令人想起「鹿小葵加油」、「我龍傲天絕不認輸」之類的尷尬場面,或者是日本動漫裡的賣萌場景。

但是,密歇根大學的伊桑·克羅斯教授等人發現,用第三人稱談論自己能夠拉開心理距離,幫助我們更好地應對「負面情緒」。

在等待的時候,被試被要求認真體驗自己對任務的焦慮,其中一半人被要求在思考的時候採用「他/她/或者名字來指代自己,另一半人沒有收到這個指令。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