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不規律、做愛流血要小心!子宮肌腺症典型症狀曝,醫:掌握飲食4要訣防惡化

2022-06-13 15:20

? 人氣

臨床上最常遇到是經痛和骨盆腔疼痛就診檢查後,透過超音波檢查就能清楚發現肌腺症的存在。一般正常的子宮未懷孕時長度約僅6、7公分,若有嚴重經痛或經血量過大困擾,往往會隨著每次月經來潮而越來越嚴重,子宮體積也會越來越大。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黃琪雯醫師指出,針對子宮肌腺症的治療方式,取決於女性的年齡、有無生育需求來決定後續治療方式,包括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2種做法。保守治療建議調整飲食、生活作息等,並採取藥物治療方式。

保守治療:以藥物治療為主

1.非類固醇的抗發炎止痛藥:可以抑制前列腺素收縮,緩解疼痛。

2.避孕藥:主要針對輕度的子宮腺肌症患者,幫助緩解經痛和血崩的症狀,

3.黃體素:作用在子宮內膜上,使得內膜萎縮甚至暫時停經的狀態,可減少月經來潮子宮的收縮,能改善經痛症狀。

4.男性荷爾蒙的衍生物:做用在於抑制腦下垂體分泌激素,但是須留意會有女性出現聲音低沉、多毛的副作用。

5.停經針:注射「柳普林」,作用在於抑制腦下垂體分泌卵巢激素,呈現短暫停經狀態,目的是不讓內膜一直受刺激活躍而產生疼痛。

子宮肌腺症採保守治療主要是針對還有生育需求的女性,以保留子宮為第一要素,如果已經沒有生育需求,合併嚴重經痛、經血量大等症狀,則可考慮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局部切除合併藥物治療或摘除子宮

決定採用手術治療前,醫師會先判斷到底是局部位於某肌肉層區塊的子宮腺肌瘤,還是瀰漫性的子宮肌腺症,如果屬於前者,或許可採取局部切除,但是必須醫病溝通清楚,子宮肌腺瘤的邊界不清楚,無法完整切除。所以有些醫師會在切除前先用藥物抑制肌瘤的生長,再進行切除。或是手術切除後再合併藥物治療,抑制周邊無法切除乾淨的組織,視情況服用3至6個月藥物抑制,並持續追蹤。

倘若是瀰漫型的子宮肌腺症,就無法使用局部切除方式,如果已經沒有生育需求,就可考慮摘除子宮,來解決嚴重經痛症狀。除了選擇子宮全切除外,也可只切除子宮體、選擇保留子宮頸,能避免子宮脫垂的狀況,但仍需每年定期做子宮頸抹片追蹤。

子宮肌腺症趕快懷孕或更年期會自己好?醫師破除2大迷思

由於內膜組織異位侵犯到肌肉層,會因為每月規則的月經荷爾蒙的刺激,子宮肌肌腺症會越來越嚴重。網路上有傳言罹患子宮肌腺症趕快生小孩或是更年期後就可以自己好?對此,黃琪雯醫師解惑,懷孕10個月期間不會來月經,加上因為沒有內膜增厚刺激,子宮不會持續變大,但是對於子宮肌腺症患者來說治標不治本,生產完後問題仍存在。

還有人認為更年期後症狀就會好轉?黃琪雯醫師則說,以推論來說,停經後的確會因為少了荷爾蒙反覆刺激,能避免子宮肌腺症持續惡化或減少疼痛症狀,通常是看患者日常生活與肌腺症共存的方式,如果能與容忍共處也無惡化之虞,就可以選擇服藥治療即可。

排除病理相關因素之外,醫學上認為子宮肌腺症與飲食、壓力也有關係,黃琪雯醫師建議,應留意勿過量或額外補充富含雌激素的食物,以及維持規律生活作息如不要熬夜,以及讓月經維持規則避免反覆刺激造成異常出血。子宮肌腺症屬於慢性發炎狀態,從飲食做好保健,有助避免子宮肌腺症惡化。

避免子宮肌腺症惡化,掌握飲食4要訣

1.盡量少吃加工製品,多吃原形食物。

2.少食辛辣、油炸食物。

3.避免食用含雌激素的食物:山藥、豆漿、蜂王乳。

4.抗發炎食品:適量補充DHA、維他命D。

醫師小叮嚀:

不少女性患者會因為經痛問題尋求中醫治療,黃琪雯醫師提醒,若已確認罹患子宮肌腺症,建議應與中醫師討論,藥方須避開含荷爾蒙藥材的成分,以免子宮反覆受刺激有增大之虞。她也強調,如果女性月經來潮已有嚴重經痛、經血量大的困擾,盡快就醫檢查,提早發現、預防,才能防止病灶持續惡化,避免日後想生育時,增加受孕的困難性。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華人健康網(原標題:經痛嚴重、經血量大,揪出子宮肌腺症4大症狀!醫:掌握飲食4要訣防惡化)

責任編輯/梁溶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