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威令人上癮的秘密》強勢高層嚴格管,導演理念不合就踢走!10年大片原來是這樣煉成的…

2018-05-09 17:08

? 人氣

從 2008 年上映,狂攬全球 5.85 億美元票房的《鋼鐵人》,到如今史上最快打破全球 10 億票房紀錄的《復仇者聯盟:無限之戰》,漫威影業在這 10 年來,徹底改變了超級英雄電影在好萊塢的地位。

一開始說要去看《雷神索爾3》,我的內心是糾結的。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坦白說,我並不是很喜歡《雷神》系列,所以當它上映時,我並沒有太大動力去看。當然,我最後還是向漫威電影宇宙(以下簡稱為「MCU」)勢力低頭了,因為我真不想錯過任何可能有用的細節。

那時,我也突然意識到,我看漫威電影就跟追電視劇一樣。

雖然載體是大銀幕,製作是大手筆,但坑內的我就是得一部一部追下來,喜歡的固然享受,感覺一般的就看來獲取信息,目前一切均引向(MCU 第三階段)「大結局」——《復仇者聯盟》的第三部和第四部。

(圖/愛范兒提供)
漫威系列電影其實就像電視劇一樣,每部都有點連貫性,讓人想一部一部接著看。(圖/愛范兒提供)

這種「追劇」錯覺背後是什麼成因?它對電影出品又有什麼影響?今天,愛范兒想和大家探討一下漫威電影的「美劇」模式。

漫威電影的「美劇式」製作流程

觀眾看電影看出「追劇感」背後,是漫威電影製作流程和美劇生產線的極高相似度。

不少讀者都知道,美劇每集雖然看起來都很統一,但在大多數情況下,它們是由一個團隊,不同作家寫出來的。之所以那麼統一,是因為背後有位「總編劇」掌控著故事走勢,以確保一切看起來連貫合理。

一桌編劇寫一節目是常態。(圖/取自ETB Screenwriting,愛范兒提供)
一桌編劇寫一節目是常態。(圖/取自ETB Screenwriting,愛范兒提供)

在編劇為主的美劇工業中,導演反可以是「流水式」的,要換人也不怕,只要把劇集風格拍得和之前一樣就可以了。

漫威電影也是這樣。

雖然許多電影的編劇和導演都不同,但背後的「總編劇」永遠是它——漫威影業(Marvel Studios)。

曾給漫威影業寫了四部電影(《雷神索爾 2》和《美國隊長》三部曲)劇本的 Stephen McFeely 和 Christopher Markus 在接受 Vox 採訪時,也曾將漫威電影劇本創作會議比作美劇的編劇會議。

每個漫威電影項目都是長達兩個月的腦力激盪會議開啓,兩位編劇會和漫威影業的高層、導演一起通過開會落實劇本。兩位編劇可以自由發揮,但前提是要獲得漫威管理層的認可:

漫威相信我們能處理好角色,但這不意味著我們能夠為所欲為,也不意味著 Kevin Feige 沒有最後的決定權。

我們也可以從漫威影業副總裁 Victoria Alonso 對「工作日常」的介紹中看出,漫威影業高層對電影方方面面的親力親為:

Lou(漫威影業聯合主席 Louis D’Esposito)、Kevin(漫威影業主席 Kevin Feige)和我什麼都得做。雖然我們負責的內容有所區分,但有些會議,如果我們仨缺了任何一人,都沒法開。

我們可能會先開一個《Captain Marvel》的視覺討論會,然後接著《蟻人 2》的額外拍攝會議,最後還得開一個《復仇者聯盟:無限戰爭》視覺效果評審會議。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