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娜專欄:為何家教甚嚴的乖乖女,上大學卻大解放?一部電影,看見壓抑慾望如何摧毀人生

2018-04-27 17:39

? 人氣

有時候,我們會因為太愛一個人,而以毀滅的方式來擁有。有時候,我們因為不知如何愛對方,只有選擇消失,或讓對方消失。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以毀滅來詮釋愛,是電影Thelma《魔女席瑪》所展露的一抹強烈又曖昧的精神。有人把她類比為她經典恐怖片《魔女嘉莉》,但以某種程度而言,她的內含氛圍更像另一部北歐的經典異色作品《血色入侵》Let The Right One In 。而片中令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刻劃細膩又曲折的女女戀,又或更深刻的,是社會邊緣人內心所面臨的困境卻又苦無突破的掙扎。

女生角是一位清新高挑的挪威女孩席瑪,就像其他準備入學的大學生,從空曠寂寥的鄉間來到了首都城市奧斯陸,展開新鮮人的生活。原本單純而天真的她,內心本有著堅定的信仰,加上管教嚴格的醫師爸爸,與行動不便的媽媽各種欠缺安全感的叨絮叮嚀,已不自覺地將她塑造為孤傲又羞澀的邊緣份子。

遠離父母羽翼的席瑪,不久便在一次癲癇發作後,覺察到自己擁有神秘又令人畏懼的超能力。而她對環境與自身的適應不良,讓她在情感上產生對另一位女同學安雅的依賴與莫名的好感。相形之下,性感的安雅便是一位比較接近世俗定義下的年輕女孩:熱情主動、交遊廣闊、對性愛有著冒險心卻不一定想承擔過多的責任,隨著學期持續, 席瑪對安雅的好感卻也越來越強烈…… 而父權的監控,加上自幼宗教信仰如工具般的箝制著席瑪,導致她無法坦然面對自我內在的愛慾,一切終爆發在一個臨界點上,她天賦的神秘超能力銷毀了原本依戀的對象,也徹底摧毀了她雙親長年來努力塑造她「正常乖女生」的成果假象。

若以心理學來說,我們每一個人的本我、自我、超我都是相互交織堆疊的組成,包括了對「愛」和「慾」的詮釋與態度。由於席瑪是一個身心如此獨特,甚至另類的女性,加上隱晦糾纏的同性戀情,導演尤沃金提爾 Joachim Trier 卻透過如此尖銳且充滿挑戰性的劇情題材,讓我們不得不去體現每個人在多重自我下,面對親情或愛慾時更多詭異的轉折和矛盾。透過種種寫實又迷幻的抽象手法,所傳達的,便是當恥辱與殘酷現實並存時,或許才是讓愛提昇的真實養分,即使它們表面上看似與愛毫無關聯。這樣的張力彷彿是浪漫下的一種深層體悟,好比結冰的平滑湖面下永遠存在著未知的流動境界。

最後席瑪有回歸到一般凡人的狀態嗎?她跟安雅的戀情會有後續嗎?她的內在超能力為這段戀情究竟帶來的是毀滅?抑或是重生?也許透過席瑪,我們暫可退居於邊緣人的視角,重新審視自我對於「愛」的詮釋與定義。

責任編輯/潘渝霈

本篇文章共 2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90

喜歡這篇文章嗎?

香娜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