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文嘉:做一頭辛勤的水牛,是幸福的

2015-03-01 20:00

? 人氣

(圖/羅文嘉臉書)
誰說書店不能賣青菜?(圖/羅文嘉臉書)

儘管不斷變形,水牛畢竟是家「出版社」,出版才是本業。在出版業蕭條的現在,羅文嘉照樣投入出版。水牛出版社重新出發,不只出版復刻經典殷海光的《思想與方法》、《孟祥森選集》,還出版新書《冰與火》等文史哲類的重要書籍。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羅文嘉可以打平收支,也許與他半路出家,毫無包袱有關。羅文嘉不像一般出版社一年出幾十本書,只要賭到一本暢銷書,就可以打平其他的支出。羅文嘉不賭市場,他只出值得出版的書;他不求印刷量,初版只印1千本,減少庫存壓力。初版賣完,哪怕是正在熱頭上,他也不急著再版,先等3個月後市場退書回來,才能確知銷售量,不會白白增加印刷費與庫存費。

水牛不只更健壯了,更大的驚喜與變形還在後頭,這頭水牛意外讓「我愛你學田」走出鄉下,讓小農的作物進入城市。

種什麼就收什麼

10926272_10205267532543742_5747079350498173511_o.jpg
水牛書店販售農蔬菜得到熱烈迴響(圖/羅文嘉臉書)

瑞安街水牛門口的小農蔬菜得到熱烈迴響。羅文嘉乾脆玩更大,將隔壁拓展為「我愛你學田」的台北門市。水牛是營利公司,以出版、賣書為主;學田則是社會企業,販賣小農的農作物,營收則投入偏鄉教育。

今年學田種出1千800斤的小玉西瓜,還參加比賽,甜度破表,第一名甜度12,學田小玉甜度竟然14!可惜有機西瓜賣相差了點,沒得冠軍。除了學田自己種的菜與稻米,羅文嘉還跟小農收菜。與一般有機商店不同的是,學田不指定小農菜種,小農種什麼,他們就收什麼。

學田的菜賣不完,乾脆在二樓開餐廳,用的全是自家賣的菜。不只如此,羅文嘉的妻子劉昭儀還充當業務,到自己喜歡又氣味相投的餐廳吃飯時,總是不忘推銷學田的有機青菜,拓展通路,讓更多人有機會吃到小農的菜。

堅持要做有良心的企業,員工訓練也很重要。無論是水牛還是學田,員工都必須下田受訓,親自踩在土地上,從勞動中長出更深刻的理解。另外,員工必須輪流值班賣菜、顧門市,就連編輯也不例外。從耕田到販售,員工們知道每一個付出,都是為了土地。「但是他們的薪水絕對不會因為在做公益而有減損。」羅文嘉堅持:「員工付出了,就應該得到。」

事情做好,社會就不會更壞

10911272_10205267526143582_7353051540409455820_o.jpg
未來羅文嘉計畫再開兩家水牛與學田。(圖/羅文嘉臉書)   

獲得新生命的,不只有水牛,連羅文嘉也變了。念政治出身的羅文嘉,從年輕搞學運就浸泡在政治圈,他說:「政治的核心是權力,想做更多事,就必須取得更多權力。我曾經以為擁有夠多權力,就能夠做更多事,實現更高的理想。可是我們都忘了估算取得權力的成本有多高,用商業的角度來看,大收入不等於大利潤。」

羅文嘉坦言自己是個喜歡動手做內容的人,畫家的材料是顏料,作家的材料是文字,政治人物的材料就是人脈與權力,只不過政治的結果太難預料。羅文嘉笑言:「以前我是做資源分配的人,從上層改變下層,但是現在我知道,台灣需要更多做內容的人,只有在內容上突破,台灣才能更有競爭優勢。」

台灣現在看來紛亂,但羅文嘉沒有灰心:「隧道再長,都會有走完的一刻,人不可能在隧道中就停止前進。就像去花東騎單車,我騎得最慢,但輪子總是往前滾的,只要不放棄,一定會到達目的地。不要因為現在混亂,就不把事情做好;事情做好了,社會就不會更壞。」

未來這牛這田還會繼續拓展。羅文嘉計畫在2015年找座城市、找片山,再開兩家水牛與學田。他悶著頭,一步一步踏實地往前,世界總會變得更好的,羅文嘉深信。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數位時代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