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門學問要怎麼樣才算是科學?大學教授教你這一招,輕鬆分辨

2018-04-12 12:37

? 人氣

牛頓對基礎科學有很大的貢獻。(取自維基百科)

牛頓對基礎科學有很大的貢獻。(取自維基百科)

時至今日,臉書上仍然有很多朋友喜歡討論「科學是什麼」,或者,問「某某東西算不算科學」如「中醫是不是科學」等等問題。問「科學是什麼」或者「某某算不算科學」是一個典型的科學哲學問題。二十世紀前期,科學哲學家波柏認為這個問題是科哲的核心問題,他稱作「劃界問題」(the problem of demarcation)。也就是問:能不能在科學和非科學之間劃出一條明確的邊界?波柏提出他著名的「可否證性」判準,他相信這個判準可以明確地劃清科學與非科學的邊界,並毫不含糊地把一門學科劃歸「科學」或者「非科學」。如果一門學科或職業沒有「可否證性」,卻一直宣稱自己是科學,那就是「偽科學」(pseudo-science)。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今天,幾乎沒有科學哲學家相信波柏的「可否證性」可以在「科學」與「非科學」之間劃出一條截然淸楚的界線。我不在這裏談「可否證性」為什麼不能成功的細節。不過,「可否證性」仍然是「科學性」或「典型科學」的一個重要的性質。另一位知名的科學哲學家Larry Laudan 在1980年代爭論這個「劃界問題」已不再重要。德國的科學哲學 Hoynigen-Heune 在21世紀重提此問題,他建議「系統性」(systematicity)加上其他性質做為「典型科學」的判準,如果我沒記錯,他也引入了「家族相似」的觀念,也就是說,不同的「科學」之間,不是共享同一個或一組「科學性」(像「可否證性」)那樣的判準,而只是像一個家族彼此相似一樣。因此,他提出的性質不是一個充分必要的條件,他不要求所有被視為「科學」的學科都要具有所有的性質。

對於區分科學與非科學的問題,我自己有一套觀點或理論。我建議,我們應該把「科學的」這個性質視為一個「程度性」(degree)的性質,也就是說,有些學科或訓練的「科學程度」比其它學科的程度更高。但是,「程度」總需要有參考基準,所以我們要再引入「典型(或原型)」(prototype)這個概念來理解「科學」這個龐大的種類:也就是說,有些學科是「典型」的科學,它們可以被視為定義了科學(的典型),有些學科則是在參考這個典型科學之後被視為科學,它們有可能科學程度較低。「典型」與「程度」兩個概念背後是一套關於「概念」的認知心理學理論,稱作「分類的原型理論」(the prototype theory of categorization)。不過,我現在不先談這個理論,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看我的《科學哲學:理論與歷史》第九章附錄。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