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防疫台灣為何不能像日本全面投藥?疾管署:儲備藥劑目的是防止大流行

2018-03-31 15:10

? 人氣

春日乍暖還寒,流感季已經進入尾聲,但上週氣溫驟降又再出現不少流感病例,自去年秋天至今,累計635例流感併發重症,而上週出現5例死亡病例,使得死亡病例破百達到104例,其中也有許多是青壯年人。鄰近台灣的日本針對流感防疫,只要發現疑似流感症狀不用快篩就直接投藥。而台灣在流感防疫上,公費流感疫苗接種和使用對象不盡相同,主要是老年及幼童,而青壯年齡層反而成了防疫缺口。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民生承安診所家醫科醫師王健宇受訪時指出,從基層醫療看到的是趨勢,青壯年流感得病機率也是高的,今年二月高峰期更是接連傳出30歲出頭的流感病患不幸往生,「年輕人免疫力好,但得流感後相對死亡率反而高。」一般老人、幼童免疫力較弱,患上流感風險高,然而免疫力較強的青壯年族群,可能因為「免疫風暴」,得到流感後死亡機率反而高。

王健宇進一步解釋,有時候年輕人的免疫力太強,感染流感病毒後併發肺炎,可能引發「免疫風暴」,反讓病症更嚴重,甚至引發多重器官衰竭,他以2002年SARS疫情大爆發時,很多年輕人免疫力比老人、幼童好,身體免疫反應都集中在肺部,「把肺部整個打爛掉」,也使得身體能源全部耗竭,最後引發多重器官衰竭。

疫苗副作用被放大解讀 醫師:沒有不打疫苗的道理

從公共衛生學和流行病學的角度,王健宇認為,要防範流感首要是個人衛生要做好,接種流感疫苗則是第二層防護。王健宇表示,「沒有不打(疫苗)的道理,而且高危險群一定要打」,至於特殊個案則應由民眾的家庭醫師做專業評估。

至於有民眾擔心疫苗的後遺症與副作用,王健宇認為,現在網路資訊時代,有太多不正確的資訊被傳播,甚至少數個案被放大解讀,「打完預防針,有些人會覺得像感冒又不像感冒的感覺,是身體產生抗體的正常反應,如果打完都沒感覺,那你要擔心,你是否是不會產生抗體的那一群人?」

流感發病後48小時是治療黃金期

如果前兩道防線仍不幸失守仍患上了流感,王健宇表示,當醫生判定病人是流感時就要積極開始治療,現在的公費克流感(流感抗病毒藥劑)治療效果很好,尤其發病後48小時使用,連續投藥五天,效果非常好,「就是怕說有些太晚才確定、太晚才開始使用。」

而目前公費流感抗病毒藥並非所有病患都能直接用藥,使用對象需符合流感重症、孕婦,以及未滿5歲及65歲以上、住院、肥胖流感患者、流感群聚感染、新型A型流感或密切接觸者、動物流感撲殺人員,以及有類流感症狀,且家人同事或通班同學有類流感發病者。

既然流感抗病毒藥劑有非常好的療效,為何不開放全面對疑似類流感患者投藥?王健宇表示,「這是醫療政策要走左邊還右邊」,政府對公費疫苗和克流感定下使用範圍,可能省了部分經費,但後續治療或許更燒錢,兩者的評估與考量非常困難。他也以鄰近日本為例,在日本不做快篩,只要病患懷疑是得到流感就直接投藥,這是政策考量,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考量。

政策初衷是避免流感大流行 防疫最好方式應從日常衛生習慣著手

對此,疾管署新興傳染病整備組科長王任鑫表示,每年公費流感疫苗和抗病毒藥劑的用藥對象,是由「傳染病防治諮詢會」專家會議參考國際資料進行評估,並視流感疫情高峰期會再擴大使用條件,流感疫苗從2016年起採購量也提高到600萬劑。

至於抗病毒藥劑,王任鑫表示,專家健議儲備量是總人口數10%到15%,每年希望釋出2%,約20萬盒左右,但這次流感季的使用量已經超過80萬盒,而每年預算2億左右,按照市價只能買40萬盒,「現在有點寅吃卯糧,要達到10%(儲備量)有點困難」。

王任鑫也指出,國外先進國家的儲備量從15%到80%的情況都有,而依照台灣的儲備量無法做到全面公費投藥;從政策面來看,儲備抗病毒藥劑的政策初衷是避免流感大流行及重症治療,同時在彈性空間內釋出醫療資源進行有效運用,「預防流感最好方式還是應該從日常衛生習慣著手。」

喜歡這篇文章嗎?

葉滕騏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