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要包多少給爸媽?心理師:重點不在數字,是藏在華人家庭的2道陰影讓人有壓力

2018-02-14 06:30

? 人氣

農曆春節又將到來,望著擺在眼前嶄新亮麗的紅包袋,你的腦海浮現了哪些數字?1200、2000、3600、6600,還是12000呢?相信每一個人的心中都有幾個數字在某個區間游移,超過這個區間會令自己感到負擔,包得太少又擔心父母親的感受不好;就連包錯數字都擔心被父母親斥責不吉利或不懂事。原本是一件表達心意的行動,在這種趨避的衝突之下,竟成了過年返家的主要壓力之一。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包紅包」最令人困窘之處有二,第一是自己的心意是否能夠得到父母親正向的反應;第二,紅包裡的鈔票一旦面臨被比較的情境,數字的多少立刻會有高低之分。然而,聰明的你看到這兩點,或許就能有所察覺:

鈔票多寡根本不是重點,真正令人痛苦的,其實還是由久以來,孩子在與父母親互動中最害怕遭受的「否定」與「比較」。

即使父母親並沒有說出否定的話,但光是聽到爸媽在拆開紅包後說:「明年工作要再努力一點。」「過完年是不是再找個更理想的工作?」「你賺得也不多,自己留著吧。」就可能會讓你很難受,因為那就像自己從小不管如何努力表現,父母親總是難以看見你的動機與意圖,而是告訴你還有「進步空間」,言下之意就是努力得「還不夠」。這對於竭盡所能、甚至將節省下來的生活費用來包紅包的你,肯定是相當挫折的一件事情。

(示意圖非本人/翻攝自youtube)
真正令人痛苦的是孩子在與父母親互動過程中,遭受的「否定」與「比較」。(示意圖非本人/翻攝自youtube

第二,則是我們最痛恨的事情之一:被拿來做比較。生活在有手足的家庭裡,父母親會在孩子還小的時候用彼此的成績、身高、做家事等等做比較,長大一點則是就讀的學校、科系;出社會以後,紅包就可能成為做比較的項目之一。我相信,大部分的父母親用手足包的紅包來做比較並沒有要傷害孩子的意思,但這卻讓手足之間的關係變得緊張(對啊你最厲害啊,反正我能力不好、難怪不被疼愛)、也加深個人的愧疚感或挫折感,認為原本充滿善意的行為其實只是自形慚穢的笨拙行為。

身為父母親的讀者,其實您大可以放寬心收下子女給您的紅包,同時表達您的謝意、也送上您的關心:在外工作要好好照顧自己、別省下吃飯或買必要用品的錢。千萬不要因為不好意思或者擔心,用說反話(你以為我老到不能賺錢了嗎?)或指責(你賺很多嗎?為什麼不懂得省錢?包這麼大的紅包是想充胖子嗎?)的語氣回應子女。當然,若您希望收下心意、把部分的金錢退還給子女,也可以在過年結束前找個只有您與他獨處的場合,說明您的善意、將錢還給孩子。

回到孩子的部分。

如果你從小就生活在經常被比較、因為比較而傷痕累累的親子互動中,或許會下意識想要透過包紅包來讓父母親開心。今年爸媽若滿意了,明年再加碼包一些;今年爸媽若不滿意,明年就包更多。

喜歡這篇文章嗎?

胡展誥心理師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