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過得痛苦、不快樂,為什麼長大還無法幸福?不是歹命,是人有「不幸強迫症」

2018-03-16 06:30

? 人氣

有一位總是感到焦慮的女性來到了諮商室。即便坐在椅子上,她也顯得坐立難安。她帶著不安的神情,訴說銀行密碼神不知鬼不覺地被換掉,每天駭客會攻擊自己的郵件數十次、家裡的鑰匙莫名被更換、只要拿起話筒,就會聽見奇怪的雜音。她也反覆地說,自己一定是遭到竊聽,是有人想加害於她。倘若此話屬實,就表示她身邊有巨大的陰謀進行著。但是有如懸疑電影般的狀況,在現實生活幾乎不會發生。她顯露出的種種症狀,我只能診斷出患了某種精神疾病。隨著諮商時間越長,她的不安才露出了真面目。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困擾這位女人的問題,源自於對「丈夫會不會離開我?」的恐懼。害怕被拋棄的心理,使她的不安與懷疑擴及到日常生活中,發展成輕微的被害型妄想症。所以她開始懷疑丈夫等人,也因為不受理解,導致病情迅速惡化。

其實,沒有人想攻擊或加害於這位女人,她的丈夫也絲毫沒有想離開她的念頭。然而何以她要將自己囚禁於不安與懷疑之中,每天過得如此煎熬呢?為她帶來痛苦的問題,不是來自於外在,而是因為她自行將重擔扛在了身上。

(示意圖非本人/翻攝自youtube)
害怕被拋棄的心理,使她的不安與懷疑擴及到日常生活中,發展成輕微的被害型妄想症。(示意圖非本人/翻攝自youtube

害怕被拋棄的不安心理

許多人害怕深愛的人會離開自己,因而求助於家庭關係諮商。他們經常執著於親近的人可能會死亡,或者自己會遭到拋棄的想法。當對方一生氣,他們就會更加不安,並且用「看吧?我想得沒錯」的說法來自我折磨。

永無止盡的杞人憂天,有時可能會成為現實。懷著不安的心理,不停地糾纏親近的人,最後使對方感到疲累。另一方面,也因為害怕對方離去,所以用嚴苛的標準對待對方,使雙方的關係變得疏遠。即便內心不是如此,可是因為害怕自己若是深陷其中,全心全意付出後,最後卻遭到拋棄,所以便企圖克制自己的情感,表現出態度冰冷、漠不關心的樣子,或者不再向對方撒嬌。

害怕被拋棄的心理,是兒時陰影造成的自我毀滅行為。來找我諮商的她,也是因為小時候父親很早離世,內心留下了極大的傷口。創傷會引發自我毀滅的行為,而這種狀態也會使過去的不幸一再循環。倘若我們在童年受到了傷害,在心靈受創的狀況下,不管我們再怎麼努力成為好的伴侶、好的父母,仍只會對另一半和孩子造成傷害。發現自己正在傷害對方時,又會心生愧疚感,感到絕望或憂鬱。那麼就更容易過度干涉家人或壓抑自己的情感,導致最後爆發時為家人帶來更多痛苦。

(示意圖非本人/翻攝自youtube)
害怕被拋棄的心理,是兒時陰影造成的自我毀滅行為。(示意圖非本人/翻攝自youtube

我們會在成長的過程中,逐漸熟悉特定的角色和待遇。諷刺的是,假設是成長於虐待、責罵、放任不管的環境下,自己也會對那樣的環境感到最為熟悉與自在。說起虐待,大家都會聯想到非常嚴重的狀況,但其實許多父母都會不自覺地對孩子有虐待行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