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浪費!狂印書卻沒人看,中國45%新書年銷不到10本,為清倉只好將滯銷貨打回紙漿…

2018-01-10 11:35

? 人氣

最新統計顯示,中國大陸3年多來銷售的圖書當中,有45.19%年銷量不到10本。光是2016年,就有多達65.75億冊遭下架送進倉庫。專家指出,主因是大陸出版單位多為公營,市場化概念不足。

中國大陸圖書市場規模居世界第2。根據新華社報導,2017年出版新書就將近50萬種,年銷售總額已突破人民幣700億元(約新台幣3180億元)。但是這些圖書,絕大多數出版後卻陷入沒人買的窘境。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綜合北京日報、好奇心日報報導,北京開卷訊息公司近日公布監測報告指出,從2014年1月到2017年10月,綜合中國大陸實體店、網店及零售3個通路的數據,年銷量少於10本的圖書,占全部圖書的45.19%;年銷量連5本都不到的圖書,占全部圖書的34.5%。

報告指出,2016年,新華書店系統、出版社自辦發行單位年末就庫存65.75億本書,總值達1143.01億元。這些年銷量不足10本的圖書,為每年上千億元的庫存,貢獻了重要力量。

報導指出,中國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曾對比2012年和2016年的全國圖書出版總定價和年末庫存規模,發現2012年和2016年的圖書滯銷比例,前者為71.14%,後者為72.30%,兩者幾乎相當,都超過7成。

從2008年開始,大陸圖書滯銷總額,就一直高於銷售總額。

報導引述「試客出版觀察」指出,中國大陸的出版單位市場化程度比較低,這也是延續至今的問題。很多出版社還是公營事業單位,「不屑談市場」,使得投放市場的書無人問津。但身為出版社,其實必須研究書如何能賣出去。大陸中信出版社營銷中心主任朱良州指出,出版社對首印量缺乏預判,對通路銷售能力缺乏預判,出現銷量與計畫差異後沒應對措施,是出現圖書滯銷、庫存積壓的重要原因。

出版人雜誌記者虞洋分析指出,年銷售小於5本的圖書中,數量最多的是包括世界各國文化、經濟、科學技術、社會歷史、哲學等方面的綜合類圖書,其次是生活休閒類圖書,第三是社科類圖書。年銷售小於10本的圖書中,占總品種數量最多的前3名為:綜合類圖書、語言類圖書和文藝類圖書。

報導引述一名銷售業者表示,他們每天都要進行庫存、銷售的查核,賣得好的多添,一般6個月銷售不好的,就會清退。有業內人士透露,網上書店、實體書店的滯銷書,清退時限通常設定為3個月至6個月。

位於北京通州區的某出版社倉庫,占地2萬平方公尺,貨架每排長達100公尺,分為上中下三層,一排共有300多個托盤。工人們忙著接納剛從印刷廠來的「新生兒」,把新書轉到各大賣場,同時也要迎接退回不要的「棄兒」。倉庫負責人說,一年圖書流量至少有幾百萬冊,每年大約10%的圖書最終會化為紙漿。這些堆放在倉庫生灰的圖書是否處理、何時處理,都由出版社說了算。

資深出版人王磊透露,出版社每年庫存保持一定數量,超過某一年限就會進行報廢處理,一般都是3至5年。

一名工人說,「用刀劈,用筆劃,用漆噴,這麼一處理,書就不要了,之後就裝車運往紙漿廠。」滯銷書在此走到生命的盡頭。

責任編輯/趙元

喜歡這篇文章嗎?

作者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