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清除境內跟共產主義相關的各種雕像、紀念碑…波蘭的轉型正義,值得台灣借鏡

2017-12-30 08:30

? 人氣

波蘭自2015年由右翼的「法律與公正黨」(PiS)取得國會過半席次後,便積極推動去除共產主義遺緒的工作。繼2016年5月正式生效的「去共產主義法」,今年6月波蘭國會更進一步以壓倒性多數通過一項法律修正案,明訂地方當局與國家記憶研究院(IPN)共同商議,在法律生效後的一年內,清除境內跟共產主義有關的各種雕像與紀念碑;11月24日並表決通過決議,譴責共產主義意識型態,並向布爾什維克革命的受害者致敬。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中、東歐國家的民主轉型過程中,波蘭的變革相當獨特。以華勒沙(Lech Wałęsa)為首的「團結工聯」(Solidarność)自1980年成立後,就成為反抗波共(PZPR)政權的中心。1981年間,波蘭經濟惡化,團結工聯中的激進派要求舉行公民投票,表決對政府的信任案,結果招來政府的嚴厲反彈。12月13日波共領袖賈魯塞斯基(Wojciech Jaruzelski)開始取締團結工聯,頒布「軍管法」,實施戒嚴,華勒沙亦被捕。1983年7月雖解除戒嚴法,但波共對社會的控制依舊緊縮。

1988年,波蘭的經濟狀況更形惡劣,國際間的制裁加上政府缺乏改革意願,使既有問題加劇。團結工聯也再次展開罷工行動,終迫使政府於1989年與團結工聯代表舉行「圓桌會議」,正式承認團結工聯的合法地位,並向全國宣示將於近期內舉行自由選舉,開啟了波蘭邁向民主化的先機。

6月的選舉結果,團結工聯大獲全勝。波共對此束手無策,蘇聯方面則主張雙方應協商合作,而不予以鎮壓。隨後團結工聯與賈魯塞斯基商獲協議,由工聯組成內閣,總統仍由賈魯塞斯基擔任,但須辭去波共總書記與政治局委員的職務。

同年12月,波蘭國會廢除共黨領導地位的憲法第三條,並以憲法修正案把國名從「波蘭人民共和國」改回「波蘭共和國」。同時強力推動一系列改革,終結社會主義經濟,完成政治民主化。1990年12月華勒沙更當選為首任民選總統。

至於波共,則決定追隨匈共的步伐,於1990年1月改組為「社會民主黨」(SdRP),之後立即投入選舉。1993年國會大選中,由前共黨人士(包括SdRP在內)組成的「民主左派聯盟」(SLD)拿下多數,與盟友波蘭人民黨(PSL)聯合執政。SdRP領導人克瓦希涅夫斯基(Aleksander Kwaśniewski)並在1995年擊敗華勒沙,奪回總統寶座。(參見洪茂雄,《波蘭史:譜寫悲壯樂章的民族》、李邁先著,洪茂雄增訂,《東歐諸國史》)

總之,波蘭從威權走向民主,是由共黨與反對勢力進行協商談判所達成,較羅馬尼亞的流血革命來得平和順利,但這種協商式的民主轉型,卻也讓前共黨菁英得以繼續活躍於政壇,並透過民主選舉,重掌執政權。特別是當時的談判內容儘管並未公開,但一般相信,前波共頭子獲得保證不被清算。凡此都造成日後轉型正義的實踐被認為有些拖泥帶水。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