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k低薪族的人生有救了?日本新興的「複業」,顛覆你對「工作」的想像

2017-11-14 12:21

? 人氣

近期在日本掀起討論的「複業」一詞,並不等於你我熟悉的「副業」。根據日本大學工學系教授藤村靖之的最新著作《至少月入三萬元的小眾經濟》(如果出版),「複業」指的是一個月只賺三萬円(約台幣一萬元),但因為空閒時間很多,因此可以同時進行好幾種生意的工作。也就是說,如果搭配得宜,你甚至可以月入二十萬円(約台幣六萬元)。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藤村教授在書中提出許多在日本各地展開的「複業」實例:例如打造住家的迷你養雞場,生產營養豐富的雞蛋,一天販賣20顆蛋、與顧客一起打造石窯,享受和夥伴們一起揮灑汗水的樂趣,提供合作的愉快體驗,或者社區媽媽互相量身打造孕婦裝,傳承的不只衣服,也傳承媽媽們的懷孕經驗。

更重要的是,這些複業不以競爭為目的,「共享」、「互助」才是它的主軸。因此生活與工作均能在人情互動的包圍之下,獲得充分的自我價值感。這種理想性十足的工作模式,究竟台灣適不適用?

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也許可以從具有相仿實務經驗的小間書菜負責人彭顯惠,以及銀享全球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蔡昕伶的口中,探詢到台灣未來的方向。

因為田文社的連載「第一次種菜就失敗」而爆紅的顯惠,原先在城市擁有一份平面設計工作多年,後來與農家出身的先生,在宜蘭找了塊地,開始一家人的簡樸生活。甚至在農耕之餘,顯惠還達成了自己多年以來的夢想一開書店,小間書菜因而成形。

「在宜蘭這邊其實蠻多人都在從事複業工作,像我跟我先生、田文社的OVER、楊文全大哥等人都是。」有些人除了具有農夫的身分外,還額外學曳引機,餘暇時間接接幫人打田的生意。而他們夫婦則是除了農耕之外,還會幫國小送菜賺取額外的收入。但顯惠並不特別鼓勵回鄉下進行複業這件事情,畢竟農村聚落裡,人際互動是相當必要的。偶爾你幫我接小孩,明天我協助你農事。「很多人都會有憧憬想要回來,但如果你是那種凡事都要算清楚的人,這邊的生活可能會過得很痛苦。

走一趟農村,會發現年輕人的比例偏低,由高齡人口組成的聚落,似乎也是將來落實複業的另一種可能。《至少月入三萬元的小眾經濟》作者藤村靖之提到,在日本已發展出為行動不便的老年人而設計的接送服務,還有為不便出門的銀髮族代購的服務……,似乎,在高齡化的社區,還存在著許多複業的可能性,那麼台灣是否有機會發展出類似的服務呢?

蔡昕伶認為,台灣與日本對於「老年工作」是有著截然不同的想法的,比起日本,台灣容易將「沒退休」與「勞碌命」聯想在一起,整體社會氛圍並不鼓勵老年人工作台灣社區內的長輩互助活動,例如幫忙煮飯、接送,仍是以人際關係為主,沒有商業化的想法

但隨著高齡社會壓力日益逼近,昕伶也認為,邁入老年的新一代銀髮族或許會因自身世代的價值觀與資源與上一代不同,更容易接受新觀念與新做法。我們也能夠從藤村靖之在日本的經驗看出,人際互動的價值,可以化為各種服務,既可以幫助他人,也能夠讓有理想的人養活自己,甚至成為一門好生意。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書傳媒(原標題:月入30k的理想人生:台灣是否也能移植日本的「複」業時代?)
責任編輯/ 林安儒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