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讓孩子接受升學主義的正規教育,就只能自學嗎?台灣這7所實驗學校給孩子更多選擇

2017-10-21 07:30

? 人氣

自2014年底通過「實驗教育三法」後,近3年來,台灣的實驗教育有如雨後春筍,成長速度驚人,連台北市也不例外。從許多面向來看,台北市的實驗教育具有指標意義,從這波新立案的機構,更可觀察出重要趨勢。

106學年度甫開學,台北市實驗教育又向前邁進一大步!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機構從去年只有1家台北影視音,1年內快速成長至7家,新立案機構包括:長華蒙特梭利、台北史代納、濯亞國際學院、學學實驗教育、同心華德福、無界塾等6家。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實驗教育三法」在2014年底通過,近3年的時間,實驗教育如百花齊放,成長速度快得驚人。連因為考慮升學競爭問題、跟進腳步較晚的台北市也不例外。台北市教育局局長曾燦金表示,1997年他還在當國教科長時,破天荒有4個學生申請在家自學,而後通過「國民小學適齡學童申請在家自行教育試辦要點」,為學生自主學習揭開序幕,如今,看到實驗教育如此蓬勃發展,令人欣喜。

台北市實驗教育具有指標意義

近2年,台北市就讀實驗教育的孩子逐年攀升。104學年度自學(包括個人、團體及機構)的孩子為867人,105學年度成長為1247人,成長幅度高達44%。而106年自學學生有1398人。

曾燦金指出,根據台北市政府所做的施政滿意度調查,有70%的市民贊同推動實驗教育,63%家長考慮嘗試實驗教育,比率非常高。從許多面向來看,台北市實驗教育具有指標意義。從這波新立案的機構可觀察出重要趨勢:

實驗教育熱潮1:新學校 掃描台北市新實驗教育機構(內文圖1)。(圖/未來Family提供)
(圖/未來Family提供)

趨勢1.實驗教育從個人自學擴及團體和機構自學

實驗教育過去多為個人自學,在實驗三法通過後,型態漸從個人擴及團體、機構。比起個人單一的力量,團體和機構集結豐富多元的資源,許多創新課程令人耳目一新。對想走體制外但無法帶孩子自學的家長來說,有了其他選擇。今年包括:台北史代納、同心華德福、濯亞國際學院、無界塾,都是從原本的共學團體升級為機構。

趨勢2.華德福、蒙特梭利為主要體系

新機構的背景可區分為:華德福、蒙特梭利以及教會體系。不同體系的教育特色和目標也不同,例如:強調人智學(關於人類本質的智慧)的華德福,這波有2家立案,分別是台北史代納和同心華德福。

蒙特梭利在學齡前階段廣為人知,許多幼兒園標榜蒙氏教法。國小以上的蒙特梭利多為團體自學,如2008年成立的昶心蒙特梭利,及台灣蒙特梭利、台北國際蒙特梭利等。長華蒙特梭利是唯一的蒙氏實驗教育機構,創辦人就是32年前將蒙特梭利引進台灣的胡蘭(Ms. Lam)。

2015年9月成立的濯亞國際為教會牧師所創辦。另外,自學團體北市「New School新生命全人教育」也是教會背景,已成立3年。

趨勢3.學制從小學延伸至國、高中

過去實驗教育多為小學階段,隨著孩子漸漸長大,學制也從小學一路延伸至國、高中,中學實驗教育開始快速發展。像是同心華德福和台北史代納原為小學的共學團,這2年紛紛成立國中部。

高中部分,去年成立的台北影視音為第一所公辦公營機構,培養對音樂、影劇有興趣的技術人才。而今年9月開學的學學實驗教育機構,則是國內第一所藝術設計實驗教育機構,由學學文化創意基金會成立。

法令規定,機構實驗教育之樓地板總面積,每人不得少於4平方公尺,團體則是每人不得少於1.5平方公尺。因此,機構多向公立學校租借教室上課,如台北史代納落腳在螢橋國小、同心華德福在華江國小、濯亞在懷生國小、無界塾在芳和國中等。

實驗教育熱潮1:新學校 掃描台北市新實驗教育機構(內文圖2)。(圖/未來Family提供)
(圖/未來Family提供)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未來family》10月號(原標題:實驗教育熱潮:新學校 掃描台北市新實驗教育機構 )

責任編輯/陳憶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