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跟愛因斯坦的腦袋有什麼不一樣?為什麼他能成功?所有的天才都知道的這件事是...

2017-10-07 07:50

? 人氣

「人為何而活?」這是每個人至少都會認真思考一次的人生問題。我認為儘管我們不是哲學家也會思索這個問題,因為幾乎所有人都認為自己的人生是有價值的,而思考那份價值究竟是什麼,正是煩惱「為何而活」的過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我曾聽聞過一段對話,相信各位也聽過,主題是「為何而活?」。雖然對話很有趣,卻也真實展現了沒有目標的人生有多貧瘠,是一段發人深省的內容。

「為什麼要讀書?」
「因為要求職。」
「為什麼要求職?」
「因為要賺錢。」
「賺了錢要幹嘛?」
「要買房、結婚、養小孩啊。」
「然後呢?」
「成為公司裡的核心幹部吧。」
「成為核心幹部之後呢?」
「做到退休年齡就準備退休囉。」
「那接下來呢?」
「用賺來的積蓄養老……。」
「然後呢?」
「躺入棺材吧。」
「所以你現在是為死而活嗎?」
「……」

從這段簡單的對話,獲得的教訓便是:人生一定要設立目標。如果將人生目標用另一種方式表達會是什麼?沒錯,就是「夢想」。這既是你人生的目標,也是目的,甚至是目的地。因此,夢想不會是「求職」或「金錢」等人生的手段或中途點,若將手段與目的混淆,就很容易變成像上述對話一樣,度過為死而活的人生。

人人都能做到的事情,便不是夢想;一年、十年內便能達成的事情,同樣也不屬於賭上一生的夢想。關鍵在於這件事情只有你能辦到才行,唯有如此,夢想才會發光發熱。要是和別人的夢想一樣,或者設定其他人也能辦到的事情,就算某天達成了,你的人生也不會因此變得燦爛,能輕易辦到的事情稱不上「夢想」。

所有成功者都知道的一件事:自己的「無知」

夢想是未知的世界,所以才有賭上一生的價值。但設定夢想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要是能像國小四年級時設定將來志願一樣簡單就好了。對於平凡的普通人來說,這依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重點是在成為青年以前,最好面對並經歷許多事情、認真探索研究,將之與自己的資質結合。最重要的是你「經歷」了哪些事,「探究」時是用什麼態度,是否努力去「發覺」自己的資質,為此只需要一件事,各位猜猜是什麼?

那就是從「無知」開始出發,反正我們每個人出生時都是從一無所知開始,只知道自己難以再從母親的身體吸取養分,來到需要知道許多事物的世界。

或許正因為如此,嬰兒出生時才會哭得那麼淒厲,然後直到某個瞬間,才認知到「無知」對生活造成的阻礙與不便。因為從人類史來看,無知並沒有帶來任何舒適,所以「無知」才會逐漸從「不便」升級為「丟臉」之事。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