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經典的東海大學教堂,貝聿銘還在台灣留下了「這些」驚豔作品…

2017-09-14 14:37

? 人氣

貝聿銘的作品「蘇州博物館」西部新館,完美融合新、舊園景,已成當地著名地標。(圖/城市美學新態度提供)

貝聿銘的作品「蘇州博物館」西部新館,完美融合新、舊園景,已成當地著名地標。(圖/城市美學新態度提供)

貝聿銘的設計初衷:「讓光線來作設計!」貝聿銘,1917年4月26日生於廣州,是1983年普立茲克獎得主,同時也是第一位得到普立茲克獎肯定的美籍華裔建築師。因其對於當代建築領域的卓越貢獻,中國華人盛典組委會特別於2017年3月26日貝聿銘先生百歲壽辰前夕,公布其獲得2016-2017年度「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貝律銘。(圖/城市美學新態度提供)
貝聿銘。(圖/城市美學新態度提供)

18歲即負笈美國攻讀建築學,在麻省理工學院取得學士學位,後取得哈佛大學建築碩士學位。1960年貝聿銘自立門戶,成立自己的建築公司。以西方計算足歲的生辰算法而論,泰半的網路人士皆於2017年4月26日的這一天恭賀他百歲壽辰!

羅浮宮前金字塔。(圖/城市美學新態度提供)
羅浮宮前金字塔。(圖/城市美學新態度提供)

透過光,讓建築融合於自然空間,許多出自他筆下的設計,都具有高度的辨識度以及予人視覺上的震撼力,經典作品不勝其數,往往成為當地地標所在!最著名的莫過於1989年完工,是法國大革命200周年紀念巴黎十大工程之一─法國羅浮宮門前的透明金字塔,這處地標讓許多著名小說、電影,成為美好的背景以及故事的發想地,興建之初,曾經招來許多批評,質疑它過於現代感的線條與材質幾幾乎破壞了羅浮宮古典且華麗的美感;時至今日,金字塔的建築線條已成為羅浮宮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羅浮宮前金字塔(圖/城市美學新態度提供)
羅浮宮前金字塔(圖/城市美學新態度提供)

他的作品除了羅浮宮金字塔,香港地標中銀大廈、蘇州美術館、日本美秀美術館、台灣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美國華盛頓特區國家藝廊東廂…..等,都是他的建築經典作品之一,深及歐洲、中國、日本、台灣、美國都可以得見,在此僅將他為中國及台灣的建築所設計規畫部分,作出介紹:

位於香港中環花園道1號的中銀大廈,1990年5月正式啟用,設計靈感源自竹子「節節高升」,建築本身由4個不同高度結晶體般的三角柱身組成,象徵力量、生機、茁壯和銳意進取的精神,多面稜形的建築量體,在陽光照射下呈現出不同色彩,是貝聿銘向父親致敬的設計之作。

香港 中環花園道1號的中銀大廈。(圖/城市美學新態度提供)
香港 中環花園道1號的中銀大廈。(圖/城市美學新態度提供)
香港 中環花園道1號的中銀大廈(圖/城市美學新態度提供)
香港 中環花園道1號的中銀大廈(圖/城市美學新態度提供)

2006年位於江蘇省蘇州市姑蘇區東北街的「蘇州博物館」西部新館,結合傳統的蘇州建築中黑瓦、白牆的古城風格,博物館的主庭院等於是北面拙政園建築風格的延伸和現代版的詮釋,設計上更擺脫傳統的風景園林設計思路,造型都是幾何造型為主,讓建築與周遭環境相協調,現代幾何體構成的坡頂隱含著蘇州古建築傳統的斜坡屋頂的基本概念,三角形、正方形不斷的繁衍和重構。新、舊園景融為一體,身在其中,宛若置身山水古畫裡…

「蘇州博物館」西部新館。(圖/城市美學新態度提供)
「蘇州博物館」西部新館。(圖/城市美學新態度提供)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