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紙巾,絕不只是「濕」的紙巾!多數台灣人不知的 3 大隱憂,還是別用了吧

2017-07-14 09:00

? 人氣

享受便利之餘,您可知道濕紙巾的成分組成,會對身體和環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圖/綠藤生機提供)

享受便利之餘,您可知道濕紙巾的成分組成,會對身體和環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圖/綠藤生機提供)

濕紙巾的便利性和廣泛用途讓許多人愛不釋手,不只會放在家裡使用,外出用餐時,也經常習慣用單片包裝的濕紙巾擦手來取代洗手;對新手爸媽們來說,出門在外無法幫小寶寶洗屁股時,濕紙巾也成為家長們青睞的衛生救星。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然而,在享受這份便利之餘,您可知道濕紙巾的成分組成,會對身體和環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濕紙巾,真的只是「濕」的紙巾這麼簡單嗎?這回就讓綠藤與您探討,關於濕紙巾可能含有的三大疑慮,一起重新檢視濕紙巾的必要性。

濕紙巾沒跟你說的事

濕紙巾,顧名思義是「濕」的紙巾;但仔細想想,一條過水的抹布,若沒有攤開晾乾一天就會發臭,如果濕紙巾真的只是紙巾+純水製成,怎麼能長期悶在小小的鋁箔袋裡頭也不變質?移開便利性這點就會發現,濕紙巾可能並不只是「濕」的紙巾如此純粹。

疑慮一:過於複雜且有疑慮的成分

事實上,部分市售的濕紙巾因考量到品質與物質活性,除了水(如精製水、純水、RO 純水),可能會添加許多成分,例如人工香精、殺菌劑(如甲醛、苯扎氯銨、三氯沙)、保濕劑(如丙二醇)、防腐劑(如 MIT、對羥基苯甲酸酯、MCI、DMDM 乙內醯脲、PAPB 等),甚至讓紙巾看起來更潔白的可遷移性螢光物質。

此外,為了讓濕紙巾的清潔效果更顯著,部分業者也會選擇添加界面活性劑等清潔成分作為輔助。然而,當這麼多化學物質,包括有疑慮的成分聚集在小小的濕紙巾裡,不只原本的清潔目的已經變質,無論添加成分是否在合法範圍內,它帶來的風險,可能也已經遠超過產品本身的便利性好處。

疑慮二:分解度低,對環境與海洋生物帶來長期傷害

從永續角度來看,盡可能減少一次性消費(消耗),對於環境來說,才是最根本的善待方式。同時,一般市面上常見的濕紙巾多為難以分解的「不織布材質」,也容易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

而部分濕紙巾雖標榜「可以沖馬桶」或「生物可分解」,但根據英國海洋保育學會(Marine Conservation Society,MCS)的研究發現,當這些濕紙巾進入污水系統後,並不真正會如衛生紙一樣容易分解。同時,濕紙巾的存在會讓還沒經過處理的污水滿溢,導致污水提早流入河流與海洋,造成更多污染。而濕紙巾中的塑膠成分,更會對海洋生態和生物造成長期的傷害。

在台灣方面,我們觀察到許多大品牌選用的濕紙巾材質(註 1),已漸漸朝向使用「水針不織布」、「嫘縈纖維」(Rayon)等材質。雖然與從 PP 或 PE 粒子抽絲而成的人工纖維製成、無法被分解的不織布相比,水針布是由天然產生的聚合物(木質、植物的細胞壁成分)所製成的再生植物性纖維,材質可被生物分解,但這些纖維還是必須利用石化原料黏著劑將嫘縈等成分結合在一起,才能製成濕紙巾所需的布質。而黏著劑的添加,導致濕紙巾碰到水也無法真正分解,要處理的話,只能當作一般垃圾焚燒。(註 2)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