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在現代社會,「擺爛」成了風潮、認真的人卻被全辦公室討厭?

2017-06-16 08:00

? 人氣

你生活中會有許多人總是在某個時刻頭也不回地在你面前開始「擺爛」,正所謂擺爛就是他跟人的互動關係,從客觀來說開始追逐一種最低品質、缺乏質量、且最好邁向毀滅的狀態。好玩的是,古早時代就對這樣的互動方式有一些說明,「kakonomics」就是一個說明這個狀態的英文語彙,在古希臘指涉期待最差結果發生的經濟學,用來形容我們在相互交換彼此資源時,用低品質的內容傳遞資源給別人,但也同時能夠接受對方回給你低品質的內容。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即便給出爛東西,也期待別人行行好、給個正面回應

這聽起來好奇怪,我們竟然能夠忍受低品質的回饋。或許你會覺得我因為不爽、我行我素,不合自己的意思、也不如自己所想像預期的,所以不想要付出資源,所以給了一個最低限度的內容。但有時候我們內心還是有點期待,即便自己丟了個爛東西出去,會不會對方會行行好,還是正常的回覆你,給個自然稱頭的互動方式或實際資源。

這樣的內心預期雖然聽起來有些偷雞摸狗,但還是期望有好事發生,即便自己在搞破壞;但真正能稱為「擺爛」的原因,是一種惡性循環。我們連「好」的回報都不期待了,我們根本覺得我這麼爛地對待關係、工作或是代辦事物,別人回給我很「爛」的關係,工作與協助也是剛好而已。我們可以接受,也可以接受事情就是這樣運作的,生活就是如此,這不管是否是可以帶來好處,我們就是如此喜歡用這種方式互動。

你或許會覺得很奇怪,如果這樣的互動方式沒有好處,那為什麼我們普遍的時常對待彼此如這樣的現象。事實上這樣的互動確實對很多人來說充滿好處,給予低品質的互動,我們有太多事情可以歸咎於這樣的互動,以至於我們可以降低彼此的標準。雖然長時間看起來這種「擺爛」下的氛圍,讓人很難受,但至少我們避免追求高品質時所產生的爭端,資源付出、壓力與無法預期的回報狀態。我們覺得就是因為彼此的「擺爛」,生活中少了一件事情,好像時間變多了、好像壓力變小了,不再因為自己的付出可能沒有收穫而感到不安與難受了。

「擺爛」作為一種逃避

這是一種類似於「逃避」風險的狀態,你要說不理性也很難,因為事實上「擺爛」確實讓我們少付出一些、少一點風險上的擔憂、也少一點注意力在爛的事情上面,因為反正「爛」是常態,「好」才是變態。也因為過份的「擺爛」狀態,因此會形成一種劣幣驅除良幣的狀態,我們甚至會責怪那些追求卓越或是進步的人,打破了這個行之良好的賽局,「你如果總是想要高品質的回饋,那你不就是在找我麻煩嗎?」

本質上「擺爛」還是看起來在動機中是偏向逃避的,是一種風險趨避的心智框架。我們在逃離某些東西,逃離面對要求,逃離面對責任,也可能逃離面對生活中的待辦事物。既然時常在逃避某些人事物,那不安的生活是必然的,我們或許迴避了因為付出未獲得應有收穫的失落,但卻必須面對低品質互動下所產生的「厭世」、「困頓」、「了無生氣」、「屌絲魯蛇之氣息」,最終你時常感嘆:「人生就是那麼爛!」。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