棟棟老屋裡全是故事!走訪台南將軍區賞景、嚐古早味,一探台灣最美的時代記憶

2017-05-27 10:30

? 人氣

走入台南將軍,看見這片土地不一樣的美景。(圖/陳秀琍拍攝、天下雜誌提供)

走入台南將軍,看見這片土地不一樣的美景。(圖/陳秀琍拍攝、天下雜誌提供)

在台南海岸地區中,將軍水產和農業兼具,以台17線濱海公路為界,以東有較熱鬧的傳統聚落農家野趣,以西則為漁村風光;偏東聚落較熱鬧,西濱聚落較分散。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將軍區舊名為漚汪(舊志稱歐王、歐汪皆有,應為西拉雅社音譯),是台南海線地區舊地名與平埔族相關的新港、目加溜灣、麻豆、歐王四大社之一。入清後至日治初期以漚汪堡為行政地名,因為舊地名即有漚汪聚落與將軍聚落並存,日治行政區改名成將軍。很多外地人搞不清這兩個聚落,但當地人完全不會混淆。

建起將軍府地名傳奇

在台南地名中,將軍地名算奇特,充滿故事性,有不少傳說。有跟鄭成功部將相關,也有跟施琅相關,為正名將軍地名由來,地方也辦了學術研討會,後來該區公所採用施琅說。

據將軍區公所歷史介紹「將軍」地名由來,相傳當年鄭成功叛將施琅降清後帶軍攻台,施琅靖台後,清廷賜跑馬三日為世襲業地,由今將軍區西側馬沙溝登陸起跑,經史椰甲社(由今將軍區山仔腳)向東騁馳,不料至今將軍庄(漚汪)馬斷腳蹄,於是在此地建「將軍府」,所經之地的田園即為「施侯租」(註三),並建公館管理,最盛時期達十處(施侯租其範圍為諸羅縣與鳳山縣,其中康熙年間諸羅縣的範圍為今鹽水溪以北)。

1.jpg
漚汪方圓美術館為日治時期所建。(圖/陳秀琍拍攝、天下雜誌提供)
2.jpg
方圓美術館拱廊內座位洋風十足。(圖/陳秀琍拍攝、天下雜誌提供)

據日治時期對台灣清代官租調查記錄,當時施琅族人招漳泉人民入台墾拓,其中吳王兩姓入墾漚汪溪(將軍溪)南岸一帶,形成「將軍庄」,所以今將軍有其後人設臨濮堂(施琅將軍紀念館)。

道光年間,施琅後裔居北京而出售六處公租館,剩下四處置督墾管理;至日治時代,日人以施侯族人無人入籍(日治時台灣為日本籍),將租地由政府收回。

農產方面,綠蘆筍、牛蒡、胡蘿蔔為特產。胡蘿蔔於民國四十年代種植後,品質有口皆碑,迄今仍是台灣產量第一,素有「胡蘿蔔之鄉」美譽。另外有幾項傳統農產,如苓仔寮復育棉花,搭配製作傳統手工棉被也很有特色;全台南唯一的傳統大木桶鹹菜,因無人繼承,隨時可能成為絕響。

將軍區海岸除了歷史悠久的馬沙溝聚落與碼頭,新闢將軍漁港,規劃朝觀光遊憩漁港發展。青鯤鯓聚落漁港則是拍賣漁獲的漁港,出產高經濟價值的烏魚子,為台南市主要產區有養殖也有捕撈。將軍另一個著名的地景是扇型鹽田,因為面積廣大,必須從衛星地圖或是高空拍攝,才能看出地貌。

將軍區最早的聚落 漚汪

漚汪是將軍區最早也最大的聚落,聚落早於荷蘭時期就已存在。日治前,將軍地區都以漚汪為名,古漚汪溪後來也改為將軍溪,以文衡殿為信仰中心,有方圓美術館、傳統的紅瓦建築院落;林是漚汪大姓,林崑崗紀念館與林信家族古厝都很有看頭。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