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豬哥亮的死引起轟動?原來他欠債跑路的故事,竟是台灣八零年代的集體記憶

2017-05-16 15:40

? 人氣

在影視史上,能夠與許不了並列傳奇諧星的豬哥亮辭世,留給世人許多的回憶與討論。豬哥亮的離開,送走了一個時代,送走了那個台灣錢淹腳目的年代。豬哥亮崛起於1980年代的秀場,那個年代剛好是台灣經濟發展極盛時期,也是台灣政治社會的轉型時期。

富裕的社會需要娛樂,但當年只有老三台的年代,歌廳秀(餐廳秀)與錄影帶是家庭娛樂的來源之一。1970年代末期至1980年代的秀場極盛一時,歌廳秀以及「牛肉場」廣受歡迎,當年的秀場明星張菲、高凌風、邢峰、賀一航、康弘、白冰冰、陳今佩、余天、廖峻、澎澎等人都是家喻戶曉的明星,這些秀場明星的足跡也踏遍東南亞。在當年,這些秀場明星的風采絲毫不輸當今的周杰倫、五月天等藝人與團體。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1979-1980年之際,豬哥亮因緣際會在著名的高雄藍寶石餐廳代班演出,未料一炮而紅,自此開啟了十多年的輝煌年代。此後,豬哥亮歌廳秀在當時一舉打出知名度,加上當時VHS、Beta錄放影機也是居家娛樂的設備之一,豬哥亮歌廳秀錄影帶極為搶手。此外,在1980年至1990年代中期,違法的野雞遊覽車奔馳國道南北,在那個塞車習以為常的時候,車上的豬哥亮歌廳秀,就是陪伴中南部學子、遊子的最佳夥伴。

(圖/想想論壇提供)
喜愛簽賭六合彩(大家樂)的豬哥亮在1984年「他摃龜我發財」電影中演出。(圖:看不膩的國片/想想論壇提供)

豬哥亮並不是這幾年因為主持電視節目與拍攝電影才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早在1980、1990年代,就是紅極一時的名人。豬哥亮在二、三十年前活躍的記憶,就一直存在於現在的三、四、五、六年級心中;豬哥亮在二十年前突然消失,也讓這些豬迷感到意外。不過,在豬哥亮當年消失時,有線電視早已取代錄影帶與老三台,成為家庭娛樂的一部份。豬哥亮的消失,讓豬哥亮歌廳秀成為一個時代的短暫註記。

豬哥亮當年的消失,主因是簽賭六合彩。其實,簽賭六合彩,在那時幾乎是台灣社會的全民運動,也是一個時代的記憶。六合彩早期其實稱為大家樂,當時的「對獎」號碼是「愛國獎券」。由於當時台灣錢淹腳目,台灣人也不像現在有這麼多的娛樂、旅遊等等選擇,金錢遊戲就成為一種「娛樂」。懂得投資股票者,就把錢倒入股市中,不想了解股市者,大家樂就是最便捷的入門「投資」遊戲。

(圖/想想論壇提供)
豬哥亮主演的電影「他摃龜我發財」一如他實際的生活。(圖:看不膩的國片/想想論壇提供)

由於當年台灣人瘋狂大家樂,廟宇的「明牌」成為眾人追逐的對象,簽賭「摃龜」的人,時常將憤怒發洩在神明身上,當年處處可見被遺棄且遭到斷頭、斷手、斷腳的神像。1984年,豬哥亮也曾在描寫大家樂的電影《他摃龜我發財》中演出,這部電影,根本就是當年豬哥亮簽賭生活的寫照。後來,因為當時台灣人過於瘋狂,政府在1987年底宣布停止發行「愛國獎券」。不過,台灣人又把對獎的對象移轉到香港的六合彩。轉到六合彩後,傾家蕩產的人就更多了。因為,當時愛國獎券是每月的5、15和25日開獎,也就是每個月開獎3次;然而,香港六合彩開獎日期在當時是每週二與週四,等於每個月至少開獎8次。那個時候,不少台灣人因為簽賭六合彩而妻離子散,豬哥亮的跑路也是因為簽賭六合彩的緣故。

豬哥亮的一生和許多台灣人有著共同生活經驗與故事的交集,特別是經濟起飛的年代,台灣人有錢之後對娛樂的高度需求之際,豬哥亮歌廳秀填補了這個空間。而且,豬哥亮嗜賭的個性,其實也和不少台灣人一樣,完全是共通的語言;至少,在大家樂與六合彩這個「遊戲」中,彼此都有著共同的語言。也就是說,豬哥亮的故事與經歷,其實一直在這些台灣人的生活經驗之中。

作者|阿圖賽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想想論壇(原標題:【縮影人間】豬哥亮的故事是許多台灣人的生活影像)

責任編輯 / 林安儒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